1、《霸王别姬》(虞姬)。《霸王别姬》是京剧相当重要的戏码之一。此剧原名《楚汉争》,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而成。总共四本。1918年,由杨小楼、尚小云在北京首演。1922年2月15日,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齐如山、吴震修对《楚汉争》进行修改,更名为《霸王别姬》。
2、《贵妃醉酒》(杨玉环)。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 ,源于乾隆时一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该剧经京剧大师梅兰芳倾尽毕生心血精雕细刻、加工点缀,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此剧本主要描写杨玉环醉后自赏怀春的心态,凸显杨玉环对帝的柔情。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去芜存精,从人物情感变化入手,从美学角度纠正了它的非艺术倾向。有资料说此剧源自昆曲剧目,由其唱词结构可见一斑,尤已开场的四平调为京剧珍品。
3、《宇宙锋》(赵艳容)。《宇宙锋》是中国戏曲的传统剧目, 而梅兰芳(京剧)、陈素真 (豫剧)、陈伯华(汉剧)三位大师的《宇宙锋》并称为“宇宙三锋”。
1、梅兰芳(1894年-1961年),1894年生于北京,他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连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举行京剧演员评选活动,张贴菊榜,梅兰芳名列第三名探花。
2、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戏,初来上海就风靡了整个江南,之后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戏、新式舞台、灯光、化妆、服装设计等改良成分,返京后创演时装新戏《孽海波澜》,第二年再次来沪,演出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等拿手好戏,一连唱了34天。
3、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嫦娥奔月》、《春香闹学》、《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移居上海,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4、1961年8月8日(农历六月廿七),梅兰芳病逝。
1、梅兰芳摔盆取真谛。
梅兰芳对自己表演女人“猛然吃惊”的神态,总是感到不够满意。一天,梅兰芳下班回家,见夫人福芝芳正在聚精会神的整理衣服。
他想,此时如果让她猛听一声巨响,到底会出现什么吃惊的样子?于是他随手拿起一只兰花瓷盆,狠狠的往地上一摔。
果然,夫人吃惊的大叫起来,并将手中的衣服掷了老远,半响才说出话来。就在这巨响的一瞬间,梅兰芳准确的捕捉到夫人吃惊的神态和动作。
2、善待别人的挑刺。
1917年12月,梅兰芳唱了好几次《天女撒花》。当地一位富商大放厥词:“这出戏好俗、死板,看一位不死不活的天女,还不如看一个骂街的泼妇。
男的扮女的,像什么话?强烈建议你不要再扮什么仙女了,肮脏!”话传到梅兰芳那里,他只是一笑了之。不久,梅兰芳的一位好友利伟诚来看他,利伟诚是“骨灰级”戏迷。
他看了《天女撒花》说:“今天唱的不大好,两段昆曲里的绸子舞,动作太多了,叫人眼花缭乱,分不出段落、层次。这样唱下去,容易走到油滑的路子上去。建议你纠正过来。”
梅兰芳一听,深感惭愧,自己确实在身段舞蹈上作了随意增减。后来,梅兰芳把身段和绸子舞作了固定,“规矩”演唱。著名京剧演员盖叫天一连看了三天《天女撒花》。
3、懂大义蓄须明志。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寇全面侵华,不久北京沦陷。梅兰芳不愿在日寇占领下生活,便举家迁至上海。不久上海也被攻占,日军为了粉饰太平拉拢人心,就派人劝梅兰芳出来演戏。成便把梅兰芳逮捕讯问,面对威逼利诱,梅兰芳不改初衷,日军高官气急败坏骂道:“在台上,你就是一个装腔作势的女人!”
梅兰芳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回敬道:“在台下,我可是男人!”梅兰芳把民族大义展现的淋漓尽致。整个抗日期间,梅兰芳不曾为日寇登台演出过。
1、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名澜,又名鹤鸣,乳名裙姊,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2、梅兰芳8岁学戏,9岁拜吴菱仙为师学青衣,10岁登台。后又求教于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1915年4月至1916年9月,新排演了《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于1949年前先后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并荣获美国波莫纳学院和南加州大学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8月8日,梅兰芳因病在北京病逝。享年67岁。
3、梅兰芳在50余年的舞台生活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并先后培养、教授学生100多人。2019年9月25日,梅兰芳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