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楚歌的主人公是刘邦和项羽。出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争霸,项羽被围在垓下,刘邦在韩信的献计下令士兵假扮楚人唱起楚地民歌,使项羽军队士兵军心涣散,项羽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自刎,刘邦最终取得胜利。后用四面楚歌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1、焚书坑儒的主人公是秦始皇,焚的是书,坑的是儒生。“焚书坑儒”的出处是《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经常被作为引证的还有西汉末孔安国《〈尚书〉序》亦言:“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2、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术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1、赴汤蹈火的主人公是嵇康 赴汤蹈火: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也形容作战勇猛。
2、 嵇康的简介: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三国魏谯郡铚(今安徽省濉溪县)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并称嵇阮。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故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