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清明节当天加班的,因为清明节属于法定节假日,除了正常支付当天工资外,还应该额外支付3倍的加班费。
2、清明节加班费计算方法: 法定节假日4月5日当天加班,应当支付三倍工资:月薪÷21.75×3。其余的2天休息日加班,如不能安排补休,则应当支付二倍工资:月薪÷21.75×2×2。
1、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在流亡的途中,在一处没有人的地方,又累又饿,站不起来。身边的人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大家十分着急,此时,介子推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在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晋公子重耳喝了肉汤后逐渐恢复了精神,之后发现肉是介子推从自己大腿割下的时候,非常感动,留下了眼泪。
2、十九年后,重耳即位,也就是晋文公。重重赏了当年一起流亡的随臣,但唯独是忘了割肉熬汤的介子推,很多人都劝他向晋文公要赏赐,而介子推却十分鄙视这些人,之后悄悄的到深山隐居。
3、晋文公听说这件事后,非常羞愧,带人亲自去找介子推,但是介子推去了深山,山路艰险,大山之中寻找两人如大海捞针,这时候,身边人献计说不如放火从三面烧山,这样可以逼出介子推,我们在另一面等着就可以。然而,大火烧完之后,还是没有看见介子推,晋文公便到山上寻找,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亲在一颗老柳树下坐着,接近一看,已经死了,晋文公后悔不已,大哭不止,在装殓的时候,人们发现树洞里面有一封血书,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感动不已,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4、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5、经过上千年的传承,清明节已不仅仅是祭祀祖先、缅怀先人还具有了,饮水思源、凝聚族群、祈福消灾、关爱自然、迎春健身、调整心情、展望未来等重要文化内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代代相传。
1、寒食墓祭。清明节前后,要给逝去的先人、亲友扫墓。
2、尝时令美食。除了祭祖之外,品尝时令美食也是清明节一大习俗。
3、踏青访春。当今的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踏青访春”。这和古时的上巳节有关。民俗专家说, 汉朝已有上巳节。上巳节最早是在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后来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
1、清明节就是清明节气,属于春季。
2、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冬至在历史上也是一个节日,但现在各地大多不再过此节)。
3、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侯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即清爽明净之风。《岁时百问》则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作为节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已被古人所认识,汉代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4、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民众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规律,比较适宜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物候、降雨等方面的变化,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蚕桑等活动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意义。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农谚说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说的这个道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等”说的是这时开始准备养蚕。其中的“清明节”还只是一个节气,不是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