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专家组初步判断,虎门大桥悬索桥本次振动主要原因是,由于沿桥跨边护栏连续设置水马,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在特定风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桥梁涡振现象。
2、专家还有种猜测,与大桥“阻尼比”有关。通俗说,“阻尼比”类似病毒抗体,代表其抵抗大桥振动的能力。阻尼比越小,大桥抗震能力就越低。虎门大桥存在25年之久,有可能阻尼比变小,影响到抗涡振能力。
3、虎门大桥结构安全:近期,我国大桥似乎有点“飘”。4月26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桥体发生波浪形晃动。9天后,广东虎门大桥悬索桥也来了一波类似的“神晃动”,让大桥“飘”上了热搜。
4、抖音视频里虎门大桥的波动“大片”,着实让人瘆得慌。不过,专家均表示,尽管大桥“飘”得明显,但仍安全。
5、对于大桥的“飘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政清认为可分“动静”两种角度。大桥在设计时,均会考虑结构承载能力,即大桥满载时最大下沉幅度。据估算,虎门大桥最大下沉幅度为2米,此次大桥“飘”幅0.5米左右。从这一静力概念看,大桥很安全。
1、位于广东珠江狮子洋之上,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部联络线(原莞佛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
2、虎门大桥于1992年10月28日动工建设;于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车;于1999年4月20日通过竣工验收。
3、虎门大桥东起东莞市太平立交,上跨狮子洋入海口,西至广州市南沙立交;线路全长15.76千米,主桥全长4.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30.2亿元人民币。
1、虎门大桥工程是连接珠江东、西两岸,广东省东、西翼的重要交通枢纽,是贯穿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的咽喉;大桥的建成使东莞、深圳以及粤东地区到珠海、中山江门粤西地区的交通无须绕道,行车里程可缩短一百二十多千米,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珠江三角洲的腾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作为首座跨越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大型桥梁,虎门大桥不仅支撑了珠三角经济快速发展、改写了粤港澳三地“一水隔天涯”的格局,还引领了中国桥梁建造史上的技术创新。
1、悬索桥的建造,是先建索塔和猫基(拉索用).拉悬索时先拉一条引线.拉好悬索后分别在两边索塔边架钢板,平衡建造.建造时江面上可以照样通航。
2、虎门大桥(Humen Bridge)是中国广东省境内一座连接广州市南沙区与东莞市虎门镇的跨海大桥,位于珠江狮子洋之上,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部联络线(原莞佛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