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就将蒲公英桑叶茶作为治疗消渴症(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的中药应用于临床,日本古书《吃茶养生记》也记载桑叶有改善“饮水病”(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的作用。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生物碱和多糖是桑叶中主要的降血糖成分。
2、护肝排毒。蒲公英根可保肝,清肝毒,预防肝损伤,且能增强肝脏再生能力,是在许多预防C型肝炎中最重要的天然营养品。桑叶具有清除肝火的作用,对于由肝火上炎所引起的双目红肿情况治疗效果非常的不错。
3、润肠通便。蒲公英植物体对于利尿可是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vC及矿物质,对消化不良、便秘都有改善的作用。桑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因此具有导泄通便、减少某些急腹症的发生、保护肠粘膜和减肥的作用,可以改善便秘、腹胀。
1、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两经;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2、蒲公英这位药材其性质是苦寒的,因此可以清热解毒,同时蒲公英有强的利尿作用,因此对于湿热体质的人而言,特别是肝胆湿热,膀胱湿热的人非常适用,可以清热排毒,利尿祛湿。但与此同时,因为蒲公英的苦寒性质,对于阳虚、气虚、脾胃虚弱之人不能食用,食用会损伤阳气,进一步加重脾虚。脾虚就无法排出湿气,造成脾虚湿盛。
1、蒲公英的介绍
蒲公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黄花地丁、婆婆丁等。我国对其研究历史有数千年之久,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食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全草皆可入药,为常见的药用植物,同时广泛用于食品或保健品等行业,适量服用对人体有较好的保健功效。花果期在4-10月份,广泛生长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等地。
2、蒲公英的特点
(1)外形:它的根系较长,通常为植株高度的二分之一。具有白色乳状汁液,这种汁液带有一定毒性,会引起皮肤出现瘙痒、发红等不良反应。花朵的样子就像菊花一样,为头状花序呈舌状,总苞钟状且花型紧簇,一般有2-3层苞片。另外花朵成熟后会长出种子,种子上面有白色的冠毛,此时蒲公英的花朵看上去就像一个白色球状的毛绒玩具。
(2)习性:蒲公英的花果期在4-10月份,广泛生长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它的适应性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较快。抗寒又耐热,抗旱、抗涝能力较强。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5-25℃,生长最适温度为20-22℃。
(3)蒲公英适应能力较强,多生长在山坡、林地、草地、田间和路边地区,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植株喜温,适合植株生长温度在10~22度之间,若是温度在25度以上,植株生长会受到影响。植株耐旱,在潮湿的环境中也能正常的生长。
1、蒲公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用3到5颗蒲公英泡水喝,一天连续泡三次就可以,第一次要泡大约十分钟左右再喝。
2、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1、蒲公英可以清热解毒,护胃养肝。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泡水喝。很简单,有两种办法,一是直接放在杯子里用开水冲,等水温和服用。但这种方法泡法水会很苦,很多人接受不了,不太提倡。另一种是把蒲公英洗干净,放进锅里,倒上一半的水。
2、开火道水沸腾再闷上十分钟后,把蒲公英捞出放在漏勺上,把水控干。然后放在一个通风的地方,干的差不多了在太阳下晒干。
3、把根拔下来单独放着,叶和花碎了装袋儿,方便用的时候拿取。
4、这特别说明一下,蒲公英的根儿是个好东西,功效最大,可以单独泡水,也可以和花叶合着泡。
5、把干的蒲公英放在水杯里,我用的是一个简单玻璃杯,最好用一个茶壶,可以滤水。记住要用开水,蒲公英不要放的太多,因人而宜,老人少放一些。
6、等水杯中的蒲公英沉底儿了,水温适口了就可以喝了,是不是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