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文化 >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节的诗句
更新时间:2025-05-24 09:15:07

Ⅰ.端午节的诗句

1、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贺新郎·端午》 宋·刘克庄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3、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5、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唐·卢肇

6、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7、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8、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唐·卢肇

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10、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端午即事》 宋·文天祥

1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同州端午》 唐·殷尧藩

12、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13、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端午三首》 宋·赵蕃

1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已酉端午》 元·贝琼

15、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 宋·张耒

Ⅱ.端午节的吃粽子的寓意是什么

1、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楚国人,他不忍看到国家灭亡,于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为了不让屈原被鱼虾吃掉,老百姓争相划着船去打捞尸体,并把自家做好米饭撒入江中,从此以后,每年端午节,便有龙舟竞渡、吃粽子的习俗。

2、粽驱蛟龙: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要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

3、祈求粽子:因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寓意人丁兴旺。

4、高粽功名:因粽和中音近,有“高中功名”之意,寓意学士考中功名。通常古代科举在秋天,因此在端午节时,想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寓意高中。

5、光粽耀祖:因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节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端午的时候吃上粽子。

Ⅲ.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1、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根据现代人类学、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先秦时代端午节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就现存文献没法直接考证其源流。关于端午节的相关文字记载,“端午”二字,最早出现在晋代的《风土记》中,但端午的习俗却早已有之,譬如龙舟竞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2、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据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见《闻一多全集》)论文中考证认为:吴越先民以“龙”为图腾,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端午这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以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也给自己游戏取乐,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关于龙的传说,在《易纬通卦验补遗》等著作中有相关记载:“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路史》:“天皇氏骧首、鳞身”。《河图》:“五龙见教,天皇被迹。”荣氏注曰:“五龙治在五方,为五方神。”《春秋命历序》:“(五龙)父子分治五方”。以“龙”为图腾,在图腾时期,四支族的四龙各治一方,而以团族的一龙为中央共主,所以有五龙分治五方之说(闻一多《端午考》)。这些龙的历史传说,其实即是源于上古吴越先民对龙的崇拜与信仰。

3、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据专家考证,进行龙舟竞渡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在产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区,这正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的特色。我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攀比渔获的多寡,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据河姆渡遗址和田螺山遗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独木舟和木桨;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在古代典籍有关龙舟起源的记载中,最早是出现在东汉。事实上,我国南方吴越一带直到东汉时才开发。据此可以推测,端午的习俗最初可能只在吴越民族中流行,后来吴越文化逐渐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这种习俗才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端午节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随着历史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

Ⅳ.关于端午节的作文300字

1、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绝望、悲愤之下,投入旧罗江,当地的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去打捞,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2、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从家里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3、根据以上故事来看,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一种风俗习惯。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平时还要更多地去了解这些灿烂古代文化。

4、中国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我从小非常爱吃粽子,所以对“端午节”的印象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