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2、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3、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4、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1、重阳佳节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2、重阳节自汉代以来就有传统的饮食,这就是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汉晋时将重阳糕谓之“蓬饵”,“饵”,《说文解字》释为“粉饼也”。饵,又称为糕,扬雄说:“饵,或谓之糕。”它是将熟米捣烂或先将米磨成粉子,然后做成糕饼。
3、汉魏时,用麦粉制作的叫饼,用米粉制作的就叫饵。《急就章》注云:“漫米而蒸之,则为饵,饵之言而也,相粘而也;搜面而蒸熟之,则为饼,饼之言并也。”饼、饵的区分是很清楚的。
4、“蓬饵”是用蓬草加黍米制成。蓬草是一种菊科植物,用蓬草只是取其香味。据《玉烛宝典》云:“九月食饵,饮菊花酒者,黍林并收,以因私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
5、据《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的宠妃戚夫人有一侍儿名叫贾佩兰,在宫中时,每遇“九月九日”,便“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茱萸,又命“越椒”,或者称“艾子”,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味香烈,有驱虫、除湿、逐风邪、治寒热、利五脏、延年益寿等作用。
6、所以,古人将茱萸作为驱邪的神物,每逢重阳节,人人佩戴,后世称之为“茱萸会”,或称重阳节为“茱萸节”。至于菊花酒,那是用菊花酿制而成的。菊花凌霜不枯,傲寒而开,气味芬芳,是延年益寿的佳品。因此人们每当菊花含苞待放时,采花蕾叶茎,杂以黍米酿制,待到次年九月九日开坛取饮。无论宗室贵族还是达官商贾,无不喜欢。
7、到了唐代,重阳糕的名目就多了起来,据《唐六典》和唐《食谱》等书记载,唐代重阳节有麻葛糕、米锦糕以及菊花糕,《文昌杂录》中说:“唐时节物,九月九日则有茱萸酒、菊花糕。”茱萸可“辟除恶气,而御初寒”。显然,佩茱萸、饮菊花酒已经成为唐代重要的节日习俗了。
1、第一缕阳光是我对你的深深祝福,夕阳收起的最后一抹嫣红是我对你衷心的问候。重阳来临,心情愉快。
2、古枫吐艳,晚菊傲霜。在这丰收的季节里,祝你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3、重阳节,愿你事业犹如去登高,步步上升步步高;愿你万事好像去吃重阳糕,吉祥如意为你绕;九九佳节乐逍遥!
4、一年一度重阳,祝福大不一样,生活喜气阳阳,职场阳阳得意,爱情沐浴阳光欢笑阳溢,幸福总在身边徜阳不会阳长而去。收下祝福吧!重阳节快乐!
5、蓝天作信封,白云作信纸,流星是偶的特快专递。送你清风让你心旷神怡,送你细雨洗去你疲惫的汗迹,送你彩虹通向梦想之旅重阳节!
1、今天是重阳节,也是老人节。不知从何时起,我竟然关注起重阳节来啦!究其原因,哦,我已经老啦!
2、人老了就象一台报废的机器。曾听一位长者说:“人活到70岁,早上醒来时如果哪儿都没有痛的感觉,就是死掉了。”
3、早晨看央视记者采访养老院的老人,问他们有什么遗憾。好多老者回答没有什么遗憾,但是觉得他们没讲真话。
4、人老了总是会有许多遗憾。比如:好不容易有钱啦可以外出旅行,但是却走不动路了;可以有很多时间回首往事,却发现记忆力不好了;工作上可以驾轻就熟,单位却有强迫退休的制度;许多问题看透了,却没有人问;可以不在乎别人批评了,却没有人批评;以前要孩子听话,现在得听孩子的话。
5、别的病可以治疗,而“老”是一种无法治疗的病,这病是什么都不做而自然得到的,人人都逃不掉。在自然规律面前人人都是无能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