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文化 >萧红的生平介绍
萧红的生平介绍
更新时间:2025-05-28 19:21:24

①萧红的生平介绍

1、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本名张秀环,后改名为张廼莹(一说为:张迺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2、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32年,结识萧军。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②萧红的散文集代表作

1、《呼兰河传》这部作品以作者自身的童年回忆为线索,通过描写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东北小镇呼兰(今哈尔滨市呼兰县)的风土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得过且过、平庸、愚昧的精神状态。

2、《生死场》是中国三十年代东北文学作家群中最著名的女作家萧红的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写于1934年9月.是鲁迅所编奴隶丛书之一。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份作家。

3、《马伯乐》描写了抗战初期国统区的混乱和狼狈,刻画了马伯乐等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惊慌失措纷纷逃跑的投降主义者的嘴脸。在当时给世人一个警醒,也给历史留下了一幅难得的战乱世俗图。该作品揭露了中国抗战现实中“一方面庄严,另一方面却荒淫无耻”的状况。

4、《旷野的呼喊》以其敏锐纤细的艺术感受力,朴实细腻的笔调,写出当时东北乡村小镇的闭塞与荒凉,塑造的人物鲜活可爱,风格明丽凄婉,弥漫着忧郁和感伤气息,为诗化小说的精品。

5、《小城三月》讲了一个关于“我”的姨——翠姨的爱情故事,作者以一个家族小辈的角度,用淡淡的笔调、平稳的口气讲述了这样一个无疾而终却又透着无尽悲凉的故事。

③萧红的经典语录

1、飞机都是银白色的,并且又都叫着呜呜的声音,它们每个都在叫着吗?这个,我分不清楚。或者它们每个在叫着的,节拍象唱歌的,是有一定的调子,也或者那在云幕当中撒下来的声音就是一片。好象在夜里听着海涛的声音似的,那就是一片了。

2、他就像一场大雨,很快就可以淋湿你,但是云彩飘走了,他淋湿的就是别人。我就像他划过的一根火柴,转眼就成为灰烬,然后他当着我的面划另一根火柴。

3、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

4、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

5、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④萧红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1、萧红,民国时代四大才女之一,一个美丽的女性,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可是这朵花绽放的时间太短,三十一岁就香殒玉消,萧红的一生,命运悲苦,生活颠沛流离,先后所跟的三个男人,也没有很好地照顾她,最后因病去世。可在短暂的岁月里,萧红也有她的一段很快乐的时光,那就是和祖父在一起的日子。

2、四五岁的年纪,正是天真烂漫,最可爱的年纪。母亲不怎么管她,父亲对她更是冷漠,祖母看她喜欢捅窗户纸,就在外面拿着一个顶针伺机候着,小萧红一捅破就碰上祖母的针,疼的哇哇大叫。只有祖父最疼爱她,祖父家有一个大后园,那是小萧红的乐园。爷爷拣稻穗,萧红也跟着后面拣,尽帮倒忙,把狗尾草当稻穗捡爷爷,爷爷看了并不生气,呵呵一笑,给萧红采摘嫩黄瓜吃。萧红在这片园子里,尽情地释放自己,捉蜻蜓,捉蚂蚱,而爷爷总是那么慈爱。

村里的小猪掉进井里淹死了,爷爷拿回来用黄泥把小猪涂好,煨进灶里,煨好后,把嫩嫩的猪肉给小萧红吃,村里的鸭子掉进了井里,爷爷如法炮制,烧熟后把最好部分给小萧红吃,萧红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后来主动把鸭子往井里赶。

除了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爷爷还教萧红文化知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爷爷并不以为萧红是女孩,而放松对她的教育。爷爷教萧红读诗,学习文化知识,对于萧红的询问总是给予耐心的讲解。正是有了爷爷的教育,萧红从小就打下了很好的文化功底,为她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