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读课本。
军队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物理也是如此。新学期的书发下来,希望你能够拿起物理课本,翻开美如画的篇章,顺着目录,大致了解本学期的内容;每章、每节上课前,再次提前预习,你心存大量疑惑,等待在课堂上与老师一起揭开谜底;复习时,课本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复习,“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而且每一次你都会有新发现。
2、认真听讲。
天才不是天生的。无论是新课、实验课,还是习题课、复习课,每一个“考试状元”都能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聚精会神听讲,紧跟老师思路,积极思考,不时勾画出重点,标注仍不清楚的,或者记录又产生的新疑问,这样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是一个过程,不断鞭策自己,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会学”和“学会”的境界。
3、自我督查。
习题是巩固、复习是系统、考试是检验。每一次作业、每一次考试,独立完成,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精炼结论,全面思考,规范答题;及时订正,不懂就问,学会归纳,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多题归一。
1、密度定义式:ρ=m/V。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
4、压强定义式:p=F/S。
5、液体压强公式:p=ρgh
6、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7、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电荷。
8、规定:⑴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 叫做正电荷;⑵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叫做负电荷。
9、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互相相斥;异种电荷互相相吸。
10、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验电器,它的原理是同种电荷互相相斥。
1、这类计算题或选择题,通常要借助于两个方程,一个是瞬时功率:P=Fv;
2、另一个是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f=m*a;
3、往往汽车会有两种运动情况,这两个方程要用两次。
4、还要注意,有的题还要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及动能定理联立求解。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通常可以用以下四种形式表达:1.P=W/t;2.P=UI;3.P=I?R;4.P=U?/R。很多学生在考试时往往不知道选择哪一条,因此需要对物理电功率知识有很深入的了解,才能在解决电功率的问题时读懂已知条件,知道用什么公式进行解答。
一、关于初中物理电功率公式如何运用
第一,定义公式:P=W/t。如果知道其中的两个物理量,求第三个物理量,就可以推断出另外两个计算公式。在使用这三个计算公式时,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公式中彼此单位的对应关系。一般要注意的是千瓦时,千瓦和小时的对应。
第二,P=I×R。通常情况下有三种表示方法:
1.当题目中已经出现I和R的情况下计算P。
2.在出现了P和R的情况下求出I。
3.通过两个电阻串联比较实际功率。
第三,P=U/R。在实际考试中,经常出现三种运用的方法,已知U,R和P中的两个,求第三个,还有求并联功率和电阻之间的比值;以及求同一个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比值。
二、在解题过程中对于电功率问题的解答步骤
第一,看题时,思路要清晰,知道电路与电路之间的连接关系,元件之间的并联或串联关系,哪些电路出现短路或断路,哪些用电器如何正常工作,并在解题中明确表达出来。
第二,搞清楚电路彼此之间改变的原因是哪些因素造成的电路的开启、闭合或是由于滑动变阻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第三,知道题目中关于电压表,电流表是测哪一部分的电路的电流和电压,避免因为理解错题意而导致题目计算出错,考试失分。
第四,利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各自特点,抓住题目中的电路中的已知量和不变量,通过自己掌握的公式进行求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日常的物理解题和考试中避免不应该的失分,让学生在平常时就掌握好物理解题技巧,打好他们的物理解题基础。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F浮=F’-F (压力差),F浮=G-F (视重力),F浮=G (漂浮、悬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