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故宫。
2、世界屋脊的明珠——布达拉宫。
3、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
4、道教宫殿式建筑——永乐宫。
5、中国第一座皇家陵园——秦始皇陵。
6、唐陵中的杰作——乾陵。
7、天下第一桥——赵州桥。
8、天下绝景——黄鹤楼。
9、江南名楼——岳阳楼。
10、中国第一塔——嵩岳寺塔。
1、有观点与本质这两个方面区别。其中观点方面,古诗往往是用一首诗来塑造一种意象,而现代诗往往是在一首诗中写多种意象。这确实使现代诗的表现内容丰富了,但也使得它的表达力度和意象的丰满程度远远不及古体诗。现代诗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丢失也使得它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了那种清新明丽,让人心旷神怡的阅读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古诗是对人的精神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完美阅读,而现代诗则更多了对语言的玩味和取舍。真正写到情不自禁的时候,现代诗一不小心就可能变成一场文字游戏。这也正是当今诗界和所有真正的诗人所应竭力避免的。
2、而本质方面,古诗和现代诗在语言形式上有着极大的区别。从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古诗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比较严格的韵律要求。这让各种形式的古诗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致。从总体上来说,各种形式的古体诗体现了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种节奏感和韵律感与人的思想感情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语言氛围。古诗一般较短,这使它无法突破自身结构的限制寻求额外表达的可能。所以这类诗歌的作者总是尽最大可能将感情浓缩在一点,集中表达。那个时代的诗歌创作可以说是“惜墨如金”的创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精神力量就是这样产生的。绝不是说现代诗就不需要“惜墨如金”了。
1、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成语“入木三分”就是王羲之的故事。
2、欧阳询:(557年一641年),唐朝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皇甫诞碑 》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有一次欧阳询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三天才离去。
3、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唐代书法家,中国古代楷书四大家之一,创立“颜体”。代表作:“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
颜真卿三岁丧父,一家十几口靠亲友接济。虽家道中落,但颜家仍礼孝传家。儿时,颜真卿用黄土掺水后,和成稀泥涂于墙,待黄泥稍干,他用一根短木棍,在墙面上写字。行人惊讶地问他:“何不以笔墨习字?”他答:“家贫,不忍母亲烦忧。”
4、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金刚经碑》《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德碑》等。创立“柳体”。
柳公权曾唐文宗去未央宫花园,文宗说:“过去赐给边兵的服装,常常不能及时发下,现在二月里就把春衣发放完毕。你应作首诗向我祝贺。”柳公权应声念道:“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文宗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
5、苏轼:(1037年—1101年),诗、词、散文、书、画等俱佳,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嘉佑二年,苏轼应试论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试官欧阳修赞赏。 论文中写道:“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考官皆不知其典故,欧阳修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6、黄庭坚(1045年——1105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狄梁公碑》。
有一天,黄庭坚舅舅李常,见黄庭坚正伏案攻读,便想试一试外甥的才学。进书房时,李常见院内有一棵桑树,便以桑、蚕、茧、丝、锦缎之间的关系为题,出一上联:
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
黄庭坚才思敏捷,以写字的毛笔,对出下联: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7、米芾(1051年-110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蜀素帖》。
米芾有洁癖,只要用手拿过东西,马上就把手洗一遍。无论走到哪里,仆人都带着一壶水,随时准备着伺候。米芾洗手从不用盆,嫌盆里的水不干净。仆人用一把银壶倒水,米芾用手接着水洗,洗完后还不用毛巾擦,两只手拍打拍打,直到晾干为止。
8、蔡襄(1012——1067年),“宋四家”之一,代表作:《万安桥记》。
蔡襄是个美髯公。一天,宋仁宗问他:“你的胡须非常漂亮,晚上睡觉时把它盖在被子之下吗,还是把它放在外面呢?”蔡襄无法回答。回到家后,晚上睡觉时,蔡襄思索仁宗的话,把胡须放在被子里面和外面,都感到不适,折腾了一个晚上无法睡着。
9、赵孟頫(1254年——1322年),“楷书四大家”之一,元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洛神赋》。
扬州有个姓赵的富豪,请人替他家的明月楼写对联,都不满意。一天,赵孟頫路过扬州,主人把他迎到明月楼,用丰盛的酒席款待他,请求赵孟頫替他写对联。赵孟頫提笔写道:“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主人非常高兴,把满席银制酒具全部送给了赵孟頫。
10、董其昌(1555年——1636年),明代书法家、画家。代表作:《山静日长》。
董其昌科举屡试不第,心情十分郁闷。有一天晚上,忽然梦见神人前来告诉他说:“你要等待袁可立和你同考,才有希望上榜”。他梦醒后觉得非常奇怪,于是到各地学堂逐一查访,在千里之外终于找到比自己小七岁的袁可立。得知袁可立家中贫穷无力求学,就将袁可立带回家中共读。到袁可立二十多岁时,两人一起参加考试,结果在乡试和会试中都果然中榜。
1、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共有20个朝代。
2、夏朝:共计:471年。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
3、商朝:共计:438年。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
4、周朝:共计:867年。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
5、秦朝:共计:16年。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6、西楚:共计:5年。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7、西汉:共计:210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
8、新朝:共计:16年。公元8年12月-公元23年10月6日。
9、玄汉:共计:3年。公元23-25年。
10、东汉:共计:196年。公元25-220年。
11、三国:共计:61年。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
12、晋朝:共计:156年。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
13、南北朝:共计:170年。公元420-589年。
14、隋朝:共计:38年。公元581-公元618年。
15、唐朝:共计:290年。公元618-907年。
16、五代:共计:54年。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17、十国:共计:89年。公元891-979年。
18、宋朝:共计:320年。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
19、元朝:共计:98年。公元1271年-1368年。
20、明朝:共计:277年。公元1368-1644年。
21、清朝:共计:268年。公元1644-1912年。
1、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象征长寿,吉祥如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松树在我过被视为常青之树,与竹、梅一起被称作“岁寒三友”,有长寿之寓意。
2、形态特征:这里说的松树是指松科松属植物的统称,我国有22种松树,分布广泛。常绿乔木,稀灌木,有树脂。常见的种类有马尾松、湿地松、黄山松、五针松、华山松等。松树枝干苍劲,四季青翠,是景观美化的重要针叶树。在庭院中宜进行孤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