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星堆考古发掘在四川广汉马王堆。
2、“这是四川首次发现3000多年前的丝绸遗痕,至少可以说明3000多年前古蜀人已经开始使用丝绸”。考古专家郭建波如此表示。在此次考古发掘公开报道之前,三星堆博物馆负责人曾特地将出土丝绸痕迹这一消息转告给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段渝教授:“段老多年前的预见高明”。
3、段渝教授是巴蜀文化研究的专家,也是最早倡导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学者之一。1989年起,段渝教授就系统撰文对三星堆青铜文明中的诸多文化因素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推论出商代长江上游三星堆青铜文明中的青铜雕像和黄金面饰、金杖、青铜树等“文化丛”,同古代西亚、埃及、爱琴海文明、印度古文明构成了同一文化传统。这种文化间传播交流的路径就是沿着南方丝绸之路来往的。这一论述目前仍然是南方丝绸之路方面最为经典的观点。
1、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2、三星堆遗址属于长江地区文明遗址,在三星堆遗址被发现以前,人们普遍认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但是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推翻了这个定论,长江流域在同一时间同样出现了一个古老悠久辉煌的。文明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可以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实物佐证。
3、三星堆遗址在我国现在四川地区,古代称之为巴蜀地区,四川以盆地地形为主,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巴蜀地区和外界联系比较少,夏商周时期这里还没有文明存在,但是三星堆遗址的发现证明巴蜀地区当时已经和夏商周有紧密的联系。并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已经对外界地区开放和中原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也证明了古代历史文献对巴蜀地区的历史记载准确性。
4、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证明了夏商周时期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把青铜器的历史文化向前推进了几百年,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
1、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4800年至3100年左右(公元前28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2、自20世纪20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专题研究,发现了城墙遗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金面具、青铜人像、大量象牙,三星堆新发现“再惊天下”。三星堆文物将在新馆展出。
2、记者获悉,早在去年10月,三星堆博物馆即面向全球发布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及附属设施工程(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等)建筑概念设计方案征集公告,其中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加上游客中心、陈列布展、现有展馆改造等附属工程,估算总投资10.6亿元。
1、三星堆遗址在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镇,成都平原北部沱江支流湔江(鸭子河)南岸。遗址分布面积约12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三星堆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是四川盆地目前发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遗址。
2、遗址发现于20世纪20年代末,1934年原华西大学博物馆的美籍学者葛维汉(David C.Graham)第一次进行了发掘。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文物部门曾多次组织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发现城墙、房址、墓葬、“祭祀坑”和窑址等重要遗迹,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
3、其中,1986年在遗址祭祀区发掘1、2号“祭祀坑”,出土青铜神像、青铜人像、青铜神树、金面罩、金杖、大玉璋、象牙等珍贵文物千余件,多数文物前所未见,其中以青铜器为大宗,尤以80余件青铜雕像为前所未见的重器,这些“惊世大发现”揭示了一种全新的青铜文化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