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第一个女飞行员叫王灿芝。
2、王灿芝(1901年—1967年) ,是革命家秋瑾之女,中国第一名女飞行员。6岁时,母亲秋瑾在绍兴就义,8岁时,又失去了父亲王廷钧。王灿芝到15岁时,即学文有成,文章写得很漂亮;又极爱书法,笔法奔放。对于武术也特别有研究。曾拜名师学习太极、八卦诸拳,以及青萍剑,功力很深。她继承了母亲任侠尚义的性格,豪爽慷慨,别号“小侠”。
1、第一个姓氏是赵。
2、《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
3、《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4、《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1、夏朝:大禹,约前2146-1675年。
2、商朝:商汤,约前1675-1029年。
3、西周:周武王姬发,约前1029-771年。
4、东周东周,前770-256年,洛邑,河南洛阳,周平王姬宜臼。
5、秦朝,前221-207年,咸阳,陕西咸阳,始皇帝嬴政。
6、汉,西汉,前202-公元8年,长安,陕西西安,汉高祖刘邦。
7、新朝,9-23年,王莽。
8、东汉,25-220年,洛阳,河南洛阳,汉光武帝刘秀。
9、魏,220-265年,洛阳,河南洛阳,魏文帝曹丕。
10、蜀汉,221-263年,成都,四川成都,汉昭烈帝刘备。
11、吴,222-280年,建业,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12、晋,西晋,265-316,洛阳,河南洛阳,晋武帝司马炎。
13、东晋,317-420,建康,江苏南京,晋元帝司马睿。
14、宋,420-479,建康,江苏南京,宋武帝刘裕。
15、齐,479-502,建康,江苏南京,齐高帝萧道成。
16、梁,502-557,建康,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17、陈,557-589,建康,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18、北,386-534,平城,山西大同,魏道武帝拓跋珪。
19、东魏,534-550,邺,河北临漳,魏孝静帝元善见
20、西魏,535-556,长安,陕西西安,魏文帝元宝炬。
21、北齐,550-577,邺,河北临漳,齐文宣帝高洋。
22、北周,557-581,长安,陕西西安,周孝闵帝宇文觉。
23、隋朝,581-618,大兴,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24、唐朝,618-907,长安,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
25、后梁,907-923,汴,河南开封,梁太祖朱晃。
26、后唐,923-936,洛阳,河南洛阳,唐庄宗李存勖。
27、后晋,936-947,汴,河南开封,晋高祖石敬瑭。
28、后汉,947-950,汴,河南开封,汉高祖刘暠。
29、后周,951-960,汴,河南开封,周太祖郭威。
30、北宋,960-1127,开封,河南开封,宋太祖赵匡胤。
31、南宋,1127-1279,临安,浙江临安,宋高宗赵构。
32、辽国,907-1125,皇都,辽宁,辽国,耶律阿保机。
33、大理,937-1254,太和城,云南大理。
34、西夏,1032-1227,兴庆府,宁夏银川。
35、金,1115-1234,会宁,阿城(黑),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36、元朝,1206-1368,大都,北京,元世祖忽必烈。
37、明朝,1368-1644,北京,北京,明太祖朱元璋。
38、清朝,1616-1911,北京,北京,皇太极。
1、我国发射第一个卫星的名字叫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从而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2、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用中国自己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的。这颗卫星是一个直径约1米的球形多面,体重173公斤,比苏联及美、法、日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总重量之和还重。
3、其轨道的近地点为439公里,远地点为2388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68.5°,绕地球一周时间为114分钟。把这颗卫星送上太空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是一种三级固体混合型火箭,分别采用液体和固体火箭发动机,全长约30米,起飞重量81.6吨。
4、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根基,带动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兴起,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航天技术前沿保持同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1、《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1973年颁布,1974年1月试行。
2、《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对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和“三废”治理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是中国对工业污染源排出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的容许排放量、排放浓度等所作的规定。总则部分要求各地区根据本标准原则制定地区性工业“三废”排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