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娱乐 >琵琶语歌词
琵琶语歌词
更新时间:2025-05-25 23:44:49

(一)琵琶语歌词

1、歌词

青石巷 谁烟雨迷蒙坐水旁

俯首拾花惊荷塘 一对鸳鸯

绿竹掩红窗 听谁家琵琶声悠扬

今夕何年非汉唐 儿女情长

抬眼望 看明月何处可照家乡

家乡的月亮 可否传信问候我爹娘

路漫长 夜漫长 好思量

偏来秋雨夜敲窗

如梭时光 年岁长 秋意俞浓俞思乡

怎难忘 人远在他乡怀揣梦想

春去秋来绿成黄 守候希望

在路上 看风来雨去更想爹娘

无以为报却牵肠 泪落成两行

抬眼望 看明月何处可照家乡

家乡的月亮 可否传信问候我爹娘

路漫长 夜漫长 好思量

越多思量越惆怅

再向前方 白发长 爹娘可盼我归乡

青石巷 谁烟雨迷蒙坐水旁

水中涟漪追船桨 消散远方

泪雨湿衣裳 想拿起电话问声爹娘

今夜家乡月可亮 桂花可香

今夜家乡月可亮 桂花可香

2、《琵琶语》旋律的创作过程非常快,只用了五分钟就写出来了。

在创作时,林海专门让演奏者蒋彦弹奏了琵琶可能发出的各种音色,并由此得到许多启发。林海运用了各种可能的方式来表现琵琶,他以世界音乐、古典音乐的作曲、编曲手法,将钢琴,吉他,贝斯等西洋乐器,混合笛子、箫、二胡、三弦等中国传统乐器,又加上了民族唱腔以及蒙古、西藏、非洲等少数民族元素。此外,《琵琶语》中有一段女声是由龚琳娜来哼唱的。

(二)琵琶与古筝的区别

1、概念不同: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琵琶”二字中的“珏”意为“二玉相碰,发出悦耳碰击声”,表示这是一种以弹碰琴弦的方式发声的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

2、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属于弹拨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现在也出现了小古筝、便携式古筝、迷你古筝、半筝、新筝、十二平均律转调筝。

3、音色特点不同:琵琶的音色特点,清脆、亮丽;音相对较高,演奏技巧上轮指手法用的较多,通常在乐曲中音符感觉比较密集。

4、古筝的音色特点,幽雅、含蓄;相对更显得深沉含蓄,而且低音厚实,高音清脆悦耳,表现乐曲节奏较慢,密集型音符表现如山泉流水般流畅和湖水的波纹。

5、假指甲的戴法不同:琵琶是正戴就是绑在原来指甲的那个位置(功效就是延长指甲);古筝是戴在指肚上[功效是为了方便拨弦而不划伤手以及刮奏(就是那种行云流水的声音)]。

6、结构组成不同:琵琶结构组成:由头部、颈部和腹部三部分构成: 头部:包括琴头、弦槽和弦轴; 颈部:包括山口、相、琴枕和琴颈;腹部:包括品、面板、复手、琴背和琴弦(4根)。

7、古筝结构组成: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称之为琴码)、琴弦、前岳山、弦钉、调音盒、琴足、后岳山、侧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组成。

(三)剥生琵琶虾的窍门

1、剥法:

先把尾部最外面两个小脚拧断,然后捏着尾部轻轻往上一折,再拧掉,尾巴上的肉就出来了。

再者用根筷子从尾部贴着虾壳插到头附近,左手把壳折开,右手按筷子,两手同时反方向用力,背部整个壳就掀开了。另一种方法就是头部数下第四节开始把边上一侧的壳轻轻掀开,一手捏着头,另一手拿着壳一掀就搞定。

2、注意:

(1)顺着虾壳硬刺的方向慢慢剥开,剥开一节后顺势绕虾身再剥下去,要一节一节地剥。

(2)将筷子从虾的尾部与躯干连接处直插进去,一直抵到虾壳,再向上插到虾头处,然后往上挑起筷子,酱紫就能愉快的将壳剥出来了。

(3)不断的晃动虾身,然后去掉虾的头部,远着开口处一直往下剥,就能顺利取出虾肉。

(四)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赏析

1、“葡萄美酒夜光杯”,犹如突然间拉开帷幕,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五光十色、琳琅满目、酒香四溢的盛大筵席。这景象使人惊喜,使人兴奋,为全诗的抒情创造了气氛,定下了基调。

2、“欲饮琵琶马上催”是说正在大家准备畅饮之时,乐队也奏起了琵琶,更增添了欢快的气氛。但是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催”字却让后人产生了很多猜测,众口不一,有人说是催出发,但和后两句似乎难以贯通。有人解释为:催尽管催,饮还是照饮。这也不切合将士们豪放俊爽的精神状态。“马上”二字,往往又使人联想到“出发”,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琵琶马上催”,应该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