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写清明节的诗
写清明节的诗
更新时间:2025-05-24 09:20:08

(一)写清明节的诗

1、《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2、《途中寒食》(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3、《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二)清明节祭祀注意事项是什么

1、怀孕的妇女不要去扫墓:在过去怀孕的妇女不被允许去扫墓,主要是因为强调风俗的原因,但是现在这个文明社会,也不太提倡孕妇去参加祭祀活动,因为女人孕期是相当谨慎的,而扫墓一般都是跋涉山路而且路途颠簸,对胎儿可能不利。所以为了孩子健康,建议孕妇不去参加祭祀。

2、清明节悼念逝者最好选白色的花:祭祀通常是选择、菊花,因为我国古代菊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最好是选择白色菊花,几只即可,如果是正束的祭祀鲜花,也可以搭配一些衬托,如绿叶,康乃馨等。但是禁忌用黄色菊花祭祀,因为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这种花适合看望年长的病人。

3、扫墓时不得嘻嘻哈哈,嘻皮笑脸,更不能愤怒破口大骂:墓地就是逝者安息的地方,清明节前来祭祀的亲人都是怀着思念、感恩的心前往,大家心情多数比较沉重。所以前去祭祀时要注意自身言行,不可随意跨过其他人的坟墓,也不能乱碰别人墓碑及供品,更不能在如此安静的圣地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这样对先人不敬,会被别人视为亵渎先人。

4、禁忌在墓地照相留念:墓地是逝者安息的地方,在墓地最好不要照相,毕竟不是什么旅游胜地,任何人都不希望安县的圣地受尘世干扰。相片中拍到墓地也想当不吉利的,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他坟墓拍进镜头。

5、禁忌穿大红色的衣服去祭祀:清明节祭祀时尽量穿素色的衣服,淡雅低调些的,禁忌穿些大红大紫的衣服,也不要穿些奇装异服,这样对先人不尊重。

6、清明节祭祀必不可知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7、注意安全:清明节是法定假期,所以扫墓期间属于高峰期人流量大,而陵园墓区大多道路狭窄且地处偏僻,人群中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发生不测。更不要拥挤,要顺着人流走,而不能逆着人流走,避免发生意外。如果墓地在山上,登山时要注意安全,多注意脚下,防止踩空。

8、注意防火安全:按照过去习俗,很多市民都会选择烧纸钱给逝者。由于春季风大物燥、再加上野外树木繁多,扫墓、烧纸时,稍不注意很容易引发火灾。当今社会大力提倡文明扫墓,呼吁市民转变旧的扫墓观念,大力提倡“鲜花祭奠”,用鲜花、绢花代替纸钱、香烛祭扫,这既是对亲人的最好的祭奠,又大大降低了消防隐患。

9、祭祀后不要乱扔食品、垃圾:祭祀大都有摆贡品的风俗,祭祀完后要把墓碑前的贡品收拾干净带走,吃掉的果皮不要乱扔,不能乱丢烟头。

(三)清明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1、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2、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四)清明节去上坟三种人不能去

1、孕妇不合适:

且不说舟车劳顿,山路崎岖、祭祀场所各种烟灰影响,在很多地方扫墓有放爆竹的习惯,这些都会影响到孕妇自身健康或孩子的健康。从民俗角度去看,尚未出世的孩子是不合适去见这些死去的人的,因为很容易引起孩子夭折。若孕妇必须去,那就得用红布将肚子包上一包。但还是强烈建议不要去。

2、刚手术的人不合适:

体弱是主要因素。民间传说,刚动手术的人要是去了坟场,那是很容易被拉走的。手术伤元气,元气弱的时候,邪气也就特别容易入侵,为了自身健康和家庭和美着想,刚动手术的人还是不要去扫墓的好。

3、三岁以下的小孩不合适:

有一种说法是7岁以下的孩子不合适,但其实从命理角度上去看,3岁的更不合适,因为不管从中国的宗教还是国外前世今生理论,都提及3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看到另一个世界。从科学角度上来讲,3岁以内的孩子容易因为扫墓现场的各种条件限制不好携带,外出到一个相对污染比较厉害的地方也容易让孩子生病,也就是不建议带去了,哺乳期的妈妈就更别带自己婴幼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