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南为越南古名,安南这个名称来自唐代的安南都护府。安南自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秦朝开始成为中国领土,至五代十国时吴权割据安南,再到明朝宣德年间安南彻底独立。此后越南长期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存在。
2、明洪武末年,安南内部发生叛乱。永乐初期,安南王室陈氏绝嗣,全国遍寻陈氏子弟而不得。此时安南独立时间尚短,文字、文化、节日等与祖国中国相同,归属感高。永乐五年(1407年),安南耆老千一百二十余人上言:“陈氏为黎贼杀尽,无可继者。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明成祖朱棣顺应天意,响应安南人民回归祖国热切期盼,改安南为交趾,设三司,十五府,分辖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县。又设太原等五州,直隶布政司,分辖二十九县。陈氏诸王被弑者咸予赠谥,建祠治冢。交趾东西一千七百六十里,南北二千八百里。安抚人民三百一十二万,蛮人二百八万七千五百,从此安南收复。至明宣宗时,宣宗全面战略收缩,杨士奇、杨荣等大臣乘机进言,宣宗决计罢兵,诏尚在安南的王通等人率军八万余人北返,撤销交趾布政使司,安南从此彻底独立。
3、现如今的越南在清朝嘉庆前称安南国,是属国,乾隆时曾出兵安南,支持黎维祁与安南国王阮光平交战(即安南之役),并作为“十全武功”之一。
1、泛指黄河以北地区,历史上为燕国和赵国,是河北省的代名词。
2、“燕南赵北”一语,最早见于《后汉书·公孙墩传》,有童谣曰:“燕南陲,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说的是公孙瓒在此据重兵,筑高楼,以待天下之变的事。
3、唐代杨炯《唐赠荆州刺史成公神道碑》:“以某年月日,归葬於某原。碣石、恒山,燕 南赵北,礼仪光被,宗族相临。”北宋 苏轼《定州到任谢执政启》:“燕南 赵北,昔称谋帅之难;尺短寸长,今以乏人而授。”南宋陆游《涉白马渡慨然有怀》诗:“太行之下吹虏尘,燕南赵北空无人。”南宋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一词有:“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4、清圣祖康熙帝《赵北口》:“赵北时巡至,燕南古戍闻。人烟生晓市,桥影漾晴云。浴鸟迎船出,垂杨隔浦分。中流清赏洽,萧鼓陋横汾。”清高宗乾隆《鄚州道中》诗云:“我爱燕南赵北间,溪村是处碧波环。若教图入横披画,更合移来儿迭山。”
1、蜀汉:即今天的云贵川三省和陕西南部。
2、魏:即今天的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甘肃、辽宁、陕西中部、朝鲜半岛北部。
3、吴:即今天长江以南的江苏、安徽、湖北和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越南北部。
4、魏,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称魏王,都邺。220年正月,曹操死;十月,子曹丕称帝,建立魏国,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魏得北方。魏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汉、吴相接,魏有户六十六万余,人口四百四十余万。
5、蜀,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季汉,或蜀汉,建元章武。汉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有户二十八万,人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
6、吴,229年,孙权称大吴皇帝,迁都建业,国号吴。有扬、荆、交三州。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
1、尚宫不是地理位置,而是官职的一种。
2、尚宫是中国古代女官名,隋朝之后各代多有设置。
3、尚宫制起源于中国隋朝,唐朝完善,设尚宫局、尚仪局、尚服局、尚食局、尚寝局、尚功局六局和下属二十四司。而尚宫,是六局中尚宫局的负责人。
4、尚宫虽然是高品位的女官,有些拥有权势,甚至对朝政具有影响力,如唐中宗时的尚宫柴氏和贺娄氏就曾干政。尚宫也只是皇室的仆役,即使在品位较自己低的皇族面前仍必须谦卑。
5、后朝鲜半岛各国,仿照中原王朝官制,也启用此宫廷女官名,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中就有尚宫女官的人设。
1、波斯帝国是现在的伊朗。
2、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历史政权,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被米底王国统治,后在居鲁士二世的领导下反抗米底,公元前550年灭掉米底王国,建立波斯帝国。此后,居鲁士二世和儿子冈比西斯二世又先后攻灭吕底亚王国、新巴比伦王国和埃及王国,扩大了波斯帝国疆域。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攻占色雷斯,波斯帝国疆域横跨亚细亚洲、阿非利加洲、欧罗巴洲三大洲。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改革,波斯帝国达到鼎盛。
3、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和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为征服希腊城邦,发动了波希战争,最终失败,消耗了波斯帝国综合国力,波斯帝国从此衰落。公元前334年,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三世东征,进攻波斯帝国。衰败的波斯帝国一溃千里,丢失大片领土。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末代国王大流士三世被杀,波斯帝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