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来西亚林吉特(马来语:ringgit malaysia;英语:malaysian ringgit),是马来西亚的法定货币以及部分国家的流通货币,国际标准化组织4217国际标准代码是MYR,货币符号为RM,单位为令吉。它由马来西亚国家银行发行。
2、2005年7月21日,宣布废除七年前实行的马来西亚令吉与美元固定汇率制度,实施可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managed float)取代,让马来西亚令吉与美元脱钩,马来西亚令吉将根据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浮动,即马币可在范围内自由浮动,一旦出现激烈波动,马国国行可立即介入干预。
1、经济作物主要有棕榈油、橡胶、热带水果等,大量出口棕榈油、天然橡胶、棕榈油仁等农产品。
2、从二十世纪开始,橡胶种植就受到政府的关注。1910年,马来西亚的橡胶园面积为20万h㎡,1914年种植面积翻倍,其后每年以4万h㎡的速度递增,到1930年,橡胶园面积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此后,由于世界大战的爆发,国际市场对橡胶的需求量减弱,橡胶价格下降,但是橡胶的种植面积依然以每年一万h㎡的速度增加。二战后,橡胶产业迅速恢复,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棕产业在马来西亚国家的农业发展中拥有非常辉煌的历史。19世纪末,马来半岛已经开始尝试种植油棕,并于1917年开始实行商业种植。1997年,马来西亚油棕种植面积达到289万h㎡,年产约1000万t棕榈油,其中超过90%出口国外,当年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出口占全世界产量的51.9%,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国。2005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达1500万t。2007年,由于处于生物产量下降期,同时也因为年初西马南部区域的洪水泛滥,天然棕榈油产量出现21世纪以来的首次下滑。2014年,马来西亚油棕种植面积达到485万h㎡,棕榈油产量达到1699万t,其中1666万t出口国外,创外汇约620亿美元。 水稻是马来西亚重要的粮食作物。虽然马来西亚气候宜人,适合水稻种植,但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只能满足国内约60%的需要,差额需要从邻国特别是泰国进口。政府为了增加水稻产量,采取了多种措施鼓励农民种植水稻。
1、马来西亚旅游景点1:双峰塔。
(1)马来西亚的双峰塔共88楼层,曾经是全国第一高楼,而后被台湾、杜拜等国超越,不过依旧是全球最高的双塔楼。双峰塔内为KLCC购物广场及办公大楼,在另一端的花园及喷水池,可以找到拍摄双峰塔的最佳位置。
(2)夜晚是最适合前往吉隆坡双峰塔的时段,双峰塔大楼的顶端就像是钻石般耀眼,幸运的话还可以到41、42楼的观景台看眺望马来西亚的夜景。
(3)观景台:周二~周日开放,门票可以在网上购买,每天早上8:30起也可以至现场购买,不过门票有限。
(4)交通方式:搭乘轻轨列车LRT红线(Kelana Jaya线),到KLCC站。
2、马来西亚旅游景点2:独立广场区。
(1)独立广场区是个充满历史意义的景点,1957年马来西亚正式脱离英国殖民,马来西亚人民在此升起国旗,每年的8/31国庆日会有庆祝活动。独立广场中央是一片大草坪,四周有许多著名历史建筑环绕。
(2)这在可以看到英国殖民时期的历史简介及人物故事、吉隆坡城市展览馆、吉隆坡纪念图书馆、公共艺术等等。对面的苏丹阿都沙末大厦是吉隆坡最具代表的地标,同时能看到类似马来西亚版的大笨钟。
(3)交通方式:搭乘轻轨列车LRT红线(Kelana Jaya线),到嘉美清真寺Masjid Jamek站。
1、虾面。虾面是由面和米线放在一起煮的,(当地人吃面有个习惯,喜欢将两种不同的面放在一起煮。可供选择的面也很多,最有意思的要算老鼠粉了,也不知为何要叫这个名字,可能因为形状有些像老鼠尾巴。)浇头有虾仁、鱼饼、肉、墨鱼、蔬菜。面汤浓浓厚厚的,面上隐隐飘着一层红油。一口汤下去那个鲜哪,好像不仅是要掉眉毛的问题了。
2、西刀鱼丸。这西刀鱼丸实在是同乒乓球有得一比,轻轻往桌上一扔,便弹得好几下。雪白的鱼丸入口有些脆脆的,我觉得什么佐料都不用加,不然反而糟蹋了鱼丸的天然鲜味。在大马最正宗的西刀鱼丸要算“亚坤西刀鱼丸”了,全马来西亚只有四家,吉隆坡两家,苏邦在野一家,新山一家。喜欢吃鱼丸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了。
3、沙爹(SATAY)闻名的沙爹(SATAY)是将卤过的牛肉或鸡肉串成肉棒,然后在炭火上烧烤,佐以甜中带辣的花生酱汁,再配上黄瓜、洋葱和一种称为KETUPAT的马来饭团(裹上棕叶煮成的)一起食用。
1、马来西亚的特产有燕窝、锡制品、白咖啡以及蜡染布。马来西亚是燕窝的主要产地之一,可将其分为燕、毛燕和血燕三种。锡制品也是马来西亚的特产,银灰色的金属光泽,拥有良好的伸展性能。
2、锡的主要来源是一种锡石,盛产于中国云南、马来西亚等地。银灰色的锡有着金属光泽,而且良好的伸展性能,让这种材料能变成各种造型奇异,花纹繁复的容器。与此同时,马来西亚的锡制品在空气中不易氧化,特别适合做成茶叶罐或者杯子,美观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