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娱乐 >关于端午节的笑话
关于端午节的笑话
更新时间:2025-05-25 08:53:09

1)关于端午节的笑话

1、我一个朋友从黑龙江来,那时候我们还是小学生,黑龙江没有竹箬粽,她看到粽子问了一个问题:“这个香囊怎么那么沉?”

2、米饭和包子打群架,米饭人多势众,见了包着的就打。糖包肉包蒸饺无一幸免。粽子被逼到墙角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楚我是卧底!”。

3、端午节到了,一个中国人给外教送了几个粽子,第二天,中国人问外教“昨天送的粽子怎么样?”外教回答“verygood”,但是外面的那层蔬菜好像没有煮熟?

4、你是肉馅我是皮,严严实实包住你。你是牙齿我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你是粽子我粽叶,层层叠叠裹住你。端午,我要结结实实套牢你。

2)端午节的诗句

1、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

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

3、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

4、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

5、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

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苏轼《浣溪沙·端午》

7、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贝琼《已酉端午》

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9、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端午日赐衣》

3)端午节的香包有什么寓意

1、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2、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3、古语说:“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属中药学理论中的五臭范畴,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预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一定作用。

4)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1、端午习俗甚多,主要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菖、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食粽、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习俗,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划龙舟活动在中国南方沿海一带十分盛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端午食粽之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2、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又叫五月节,是一个流传较广的民俗性节日。相传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殒身,端午节便被染上了爱国主义的色彩,有了纪念的意味。实际上,端午节的起源比我们能够想象的时间要早得多,可以追溯到三代时的禊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