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饼,做为子女,在外工作,在外漂泊,难得中秋佳节回乡与家人团圆。带上一盒美味的月饼,代表对父母无比思念的情怀。一家人,坐着院子里、坐着天台里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聊聊家常,那画面无比温馨。
2、营养品,月饼虽好,但很多老人家不适合吃。所以今天要给大家推荐营养品,老人家最注重的是养生和健康。为了表示你的心意和孝顺,别忘了回家时,买上一些营养品带给老人家哦。
1、大包酥酥皮制法:用料以5公斤计算,每公斤做12只月饼。先将皮料调成面团。制皮面团1.6公斤,油酥面团0.775公斤。将油酥包入皮料,用滚筒面杖压成簿皮(0.67厘米)。卷成圆形条条,用刀切成10块,再将小坯的两端,沿切口处向里边折捏,用手掌揿扁成薄饼形,就可包馅。
2、要点:油酥包入皮内后,用面杖擀薄时不宜擀的太短、太窄,以免皮酥不均匀,影响质量。
3、小包酥酥皮制法:面团和油酥面团制法同大包酥酥皮制法。将皮料与油酥料各分成10小块,将油酥逐一包入皮中,用面杖压扁后卷折成团,再用手掌揿扁成薄饼形即可包馅。
1、夜幕降临,圆月升空。
2、2019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寂静的常家庄灯火通明,格外艳丽,比平时热闹八分。
3、最开心的要属5岁的常鹅了,“爸爸,今天是中秋节!”常鹅坐在屋外的空地上,感受着习习微风,显得格外潇洒。对面是常父常天,他俩有着一桌之隔,“呵呵,”常天笑了笑,“嘻嘻!”常鹅边笑边拿起桌子上的一块香喷喷的月饼吃了起来,他张开大嘴,眼睛眯成了一条线,月饼甜津津的,特别好吃。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1、中秋节送领导最合适的当然还是月饼了,当然这里说的并不是一般的月饼,当然并不是说送一般的月饼。可以送一些特色月饼,精美的月饼礼盒,以及月饼工艺品等等。
2、月饼配红酒是这几年比较流行的时尚搭配,从养生学的角度来说,红酒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以去除月饼的油腻,两者可以说是相得益彰。另外,中秋节吃月饼,品红酒,赏明月,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