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前3天,要注意饮食清淡,勿吃菠菜、猪血、鸭血等食物,以免引起大便隐血假阳性,这几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以免影响体检结果。
体检前一天晚上最好不喝牛奶、豆制品、饮料、糖类等食物,勿饮酒。防止影响体检结果。
体检当天请穿轻便的衣服,不化妆、不穿连衣裙、连衣袜,不穿有金属扣子的内衣裤,不要携带贵重物品,不要带隐形眼镜。体检当天禁食早餐,待抽血、B超之后方可吃早餐。
心电图和测量血压时候不要精神紧张,保持轻松,保持心情稳定。
女性留小便时要避开月经期,女性月经期,不宜做妇科检查及尿检,女性月经期要及时告知体检医生,之后会统一安排进行复检。
怀孕及有可能怀孕的女性受检者,要及时要知体检医生,勿做胸部X光
1、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相关义务的公职人员。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依法履行公职:即依法从事公务活动的人员,他不是为自己工作,也不是为某个私人的企业或者组织工作或者服务。
3、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必须是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序列、履行公职的人员。对于“编制”一词,实践中有多种用法,除使用行政编制外,还有政法编制、国家编制、机关编制等。这里的“编制”系指各种纳入国家编制管理机关管理的机构序列及人员,不仅限于行政机关编制。
4、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由国家为他们提供工资、退休和福利等保障。公务员属于国家财政供养的人员,但并不是财政供养的人员都是公务员。财政供养人员的很大一部分,如公立学校的老师、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等,虽然由国家负担其工资福利,但不属于公务员,因为他们不具备另外两个条件。
正确认识数量关系。数量关系对数学知识的要求并不高,但要求适应着有较高的思维水平,应试者只有弄清楚数量关系到底考什么、什么事这一部分的重点和难点,在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才可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从而脱颖而出。
以教材为复习基础。许多应试者在备考中存在着“题海战术”的错误倾向,殊不知,若单纯为了做题而做题,那么做再多的题也是收效甚微。而教材对数量关系的题型和高频考点进行了梳理和精讲。应试者要读完教材的基础上再大规模做题,在做题中体会书中所讲的思路和技巧。
开拓思路,在解题中发现和积累速解技巧。应试者不可拘泥于列方程、解方程、要知道解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要在适量练习的基础上寻求新的思路,领会解题的技巧精髓与本质。
严格控制每道题所花的时间。每道题的思考时间超过平时时间就应该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可能的答案,迅速进入下一题的解答。
辩证地运用解题技巧。应试者在临场时,时间非常仓促,所以不要执迷于寻求解题捷径,积累解题的技巧应放在平时而不是考场上。若是能想到简便解法更好,若是想不到就应该果断地运用列方程等可靠的方法。
1、国籍要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对象需满足“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这一大前提,其他国籍人员不在招考范围内。
2、年龄要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年龄要求为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2年10月至2000年10月期间出生),2019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7年10月以后出生);
3、拥护宪法:
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求报考人员“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宪法的人员,是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基本标准。
4、品行要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求报考人员“具有良好的品行”,是否具有良好的品行,一般将在考察(政审)环节进行审查,只有良好的品行,才能加入国家公务员队伍,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5、身体条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求报考人员“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体的身体条件将在《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和《公务员录用体检特殊标准(试行)》中体现,通用标准适用于所有公务员岗位,特殊标准适用于人民警察职位及其他特殊职位。
6、工作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求报考人员需“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这一点均在职位表中各职位要求中进行体现,每个职位的具体要求需详细查看职位表中每一栏(包含学历、学位、政治面貌及其他要求等)。
7、学历要求:
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求报考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大专学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最低学历要求,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对学历划分非常细致。注意,国家公务员考试在报考时,需要使用最高学历报考,如研究生不得使用本科学历报考,本科不得使用大专学历报考,以此类推。
8、其他条件:
国家公务员考试要求报考人员“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1、公务员补录:在公示之后,经过面试、体检和考察,部分职位出现空缺,需要面向社会公开调剂补充人选。
2、国考补录是需要考生登录报名网站重新报考岗位,招录机关进行资格审查,将形成进入面试和专业能力测试的人选名单,并在考录专题网站统一公布,届时进入面试环节的人员需要进行面试、体检、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