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红耳赤,汉语成语,拼音是miàn hóng ěr chì,意思是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出自《朱子语类》。
2、例句如下:他们总是为一件小事争辩得面红耳赤。
3、为了这道问题,我和同桌争得面红耳赤。
4、别看他俩这会儿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肯定是哈哈一笑,啥事都没有。
5、小刚上课做小动作,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他面红耳赤,侧目而视,回答不出来。
6、火终于扑灭,但妻子却成了面红耳赤的泪美人。
7、你可以和老板讨论事情,甚至可以争得面红耳赤。
8、他真是紧张得不知怎办才好,面红耳赤的,嘴裡吱吱唔唔,就是说不了完整的一句话。
9、他俩昨天为了一支笔吵地面红耳赤,今天又若无其事的在一起玩。真是一对活宝啊!
10、当全组同学争得面红耳赤时,李丽总是逐浪随波附合多数人的意见。
11、他一接触女生就变得面红耳赤,说话也语无伦次zaojv.com,闹出了很多笑话。
12、辩论场上:两方正在唇枪舌剑;裁判面红耳赤;评为全神贯注;观众们交头接耳。
13、他赞美着尼基的美貌,使她羞得面红耳赤。
1、面红耳赤,汉语成语,拼音是miàn hóng ěr chì,意思是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2、成语出处:《朱子语类》卷二九:“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3、示例:不住的~,意往神弛,身上不知怎样才好。
1、面红耳热
【解释】:形容因紧张、急躁、害羞等而脸上发红的样子。
【出自】: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中处子,见了一个陌生人,也要面红耳热的。”
【释义】:可怜裴兰孙是个娇滴滴的闺房女子,出现了一个陌生人,也要脸红耳热的。
2、脸红耳赤
【解释】: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亦作“脸红耳热”。
【出自】:现代 萧殷《桃子又熟了》一:“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形容人的状态。
3、唇红齿白
【解释】: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出自】: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释义】: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心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