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杀吕伯奢(歇后语):曹操杀吕伯奢 —— 将错就错。
2、典故:曹操刺杀董卓事败逃跑,途中经过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住处,吕伯奢留曹操住一晚,当夜,吕伯奢出去买酒,吩咐家人杀猪办菜款待曹操。曹操听到磨刀声,并听到吕家人说“先绑了再杀”。曹操生疑,以为吕伯奢要加害于他。于是持刀冲出,将吕全家杀光!后看到厨房里绑着一头猪准备宰杀,才知道误杀好人。曹操途中碰见吕伯奢买酒回来,吕伯奢说已经吩咐家人杀猪设酒来款待曹操,为何这么快就要走了。没想到曹操竟然举刀将吕伯奢杀掉。同行的陈宫怪他非常没有义气。曹操说,宁可我辜负了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人辜负我。陈宫愕然。于是陈宫就去投靠吕布。
1、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2、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3、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4、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很多的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5、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
1、一视同仁的歇后语是待人不分厚薄。
2、一视同仁,汉语成语,意思是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出自《原人》。
3、近义词:天公地道、等量齐观、相提并论。
4、反义词:另眼相看、厚此薄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