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苏丹没有参加过奥运会。
2、南苏丹共和国(Republic of South Sudan),是非洲东部一个内陆国家,东面是埃塞俄比亚,西面是中非共和国,南面是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与乌干达,北面是苏丹,首都朱巴。
3、南苏丹原是英埃共管苏丹的一部分,1956年后成为苏丹共和国的一部分,属苏丹南部10省。第一次苏丹内战后,苏丹南方于1972年至1983年得到自治。第二次苏丹内战随即于1983年爆发,自至2005年签署《全面和平协定》,并成立苏丹南方自治政府。2011年,南苏丹独立公投通过,南苏丹共和国遂于2011年7月9日0时宣告独立,成为非洲大陆第54个国家,约有30个国家的元首参加南苏丹共和国的独立庆典仪式,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参加了成立仪式。2011年7月14日,南苏丹共和国正式成为第193个联合国会员国。
1、《上海新闻志》冯有真(1905~1948) 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政府首次派出69名运动员参赛,同时特派1名随行记者进行采访,这位有幸成为第一个采访奥运会的中国记者就是冯有真。
2、1936年6月26日,冯有真随中国体育代表团乘意大利大型客轮从上海起航。由于这是中国首次派出大型代表团参赛和首次派出记者采访奥运,冯有真深感使命重大。在横渡大西洋的漫长航程中,他和运动员同吃同住,深入了解每位选手的技术专长,在海浪的颠簸中写出洋洋数万言的《世运代表团随征记》,抢在奥运会开幕之前逐日发表,吸引国人眼球。
3、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参赛项目有田径、篮球、足球、举重、游泳、拳击、自行车等。比赛中,只要中国选手取得哪怕是一点点成绩,他都详细采写,迅速报道,让国人分享喜悦。在篮球预赛中,中国队以45∶38打败法国队,他除了迅即采写消息发往国内,还连夜写出通讯《我国篮球队胜法详情》,报告国内同胞;在田径比赛中,中国运动员大多被淘汰,惟有撑杆跳高选手符保卢获决赛资格,冯有真对此又作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中央日报》在刊发他的报道时,特意加上醒目按语:“特派记者冯有真的报道富有章回小说的味道。”
4、除了大量文字报道,他还拍摄并发回大量精彩照片,这些珍贵的资料为中国人了解世界,提高竞技体育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2、2008年中国举办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主题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秦皇岛、青岛为协办城市。香港承办马术项目 。
4、2008年北京奥运会共有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
1、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奥运赛场;1971年乒乓外交,留下“小球转动大球”的体坛佳话。
2、从1979年国际奥委会《名古屋决议》推动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到北京成为奥运史上首座“双奥之城”。
3、奥林匹克运动包括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以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国奥委会为骨干的组织体系和以奥运会为周期的活动体系。
4、奥林匹克五环标志,它由5个奥林匹克环套接组成,有蓝、黑、红、黄、绿5种颜色。五环的含义是象征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的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5、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停办了1500年之后,法国人顾拜旦于19世纪末提出举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倡议。1894年成立奥委会,1896年举办了首届奥运会。
6、北京奥运会的影响:
(1)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声望、强化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凝集力、增强社会的整合能力、改善社会风气、增强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加速社会发展进程。
(2)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奥组委收入达到205亿元,较预算增加8亿元,支出将达到193.43亿元,较预算略有增加,收支结余将超过10亿元。
(3)2008年北京奥运会促进了北京市的城市建设,促进北京的社会经济将向更加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迈进。奥运会带动通过调整和优化房地产投资与建设结构,增加面向工薪阶层的房屋供应量,使房地产市场更加健康地发展,并拉动了经济增长。
(4)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北京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北京的轨道交通通车里程达到200公里,建成新城区与城市中心区、城市与郊区之间的26条快速联络线,新建北京到奥运协办城市天津的双向8车道高速路和时速300公里的城际铁路投入运行,使北京形成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5)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中国日益自信,大国心态和风范亦得到塑造和锤炼。北京奥运会圆了中国的百年梦想,使中国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加进步。北京奥运会后的中国,更加致力于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致力于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点在奥林匹克而得名。传说古代奥运会是由众神之王宙斯所创始的。第1届古代奥运会于公元前776年举行,到公元394年共举行了293届。运动会每隔1417天即4年举行一届。后来人们将这一周期称为奥林匹克周期。随着近代体育的兴起,希腊人民希望恢复古代奥运会。在1859――1889年,希腊曾举办过4届奥运会,做了初步尝试。
2、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为祭祀宙斯而定期举行的体育竞技活动。另一种传说与宙斯的儿子赫拉克勒斯有关。赫拉克勒斯因力大无比获“大力神”的美称。他在伊利斯城邦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任务,不到半天功夫便扫干净了国王堆满牛粪的牛棚,但国王不想履行赠送300头牛的许诺,赫拉克勒一气之下赶走了国王。为了庆祝胜利,他在奥林匹克举行了运动会。
3、关于古奥运会起源流传最广的是佩洛普斯娶亲的故事。古希腊伊利斯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文武双全的驸马,提出应选者必须和自己比赛战车。比赛中,先后有13个青年丧生于国王的长矛之下,而第14个青年正是宙斯的孙子和公主的心上人佩洛普斯。在爱情的鼓舞下,他勇敢地接受了国王的挑战,终于以智取胜。为了庆贺这一胜利,佩洛普斯与公主在奥林匹亚的宙斯庙前举行盛大的婚礼,会上安排了战车、角斗等项比赛,这就是最初的古奥运会,佩洛普斯成了古奥运会传说中的创始人。
4、奥运会的起源,实际上与古希腊的社会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公元前9-8世纪,希腊氏族社会逐步瓦解,城邦制的奴隶社会逐渐形成,建立了200多个城邦。城邦各自为政,无统一君主,城邦之间战争不断。为了应付战争,各城邦都积极训练士兵。斯巴达城邦儿童从7岁起就由国家抚养,并从事体育、军事训练,过着军事生活。战争需要士兵,士兵需要强壮身体,而体育是培养能征善战士兵的有力手段。
5、战争促进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开展,古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也带有明显的军事烙印。连续不断的战事使人民感到厌恶,普遍渴望能有一个赖以休养生息的和平环境。后来斯巴达王和伊利斯王签订了“神圣休战月”条约。于是,为准备兵源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逐渐变为和平与友谊的运动会。
6、自1883年开始,法国人顾拜旦致力于古代奥运会的复兴。经他与若干代人的努力,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于1894年6月23日成立。顾拜旦制订的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强调了奥林匹克运动的业余性,规定在奥运会上只授予优胜者荣誉奖,不得以任何形式发给运动员金钱或其他物质奖励。1896年4月6――15日,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
7、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基本上是每四年举行一次,这一周期被称为“奥林匹亚德”。按此周期算,则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394年间共应举办293届;但实际上召开的次数要少得多。不过,古代奥运会有规定,一个奥林匹亚德为一届,不管举行与否次数照算。
8、由神话到协议,古奥运会从公元前776开始,到公元394年罗马帝国狄奥多西一世时期被废除,大约经历了1169年,一共293届。此后数年,奥林匹亚村因为统治者的蓄意和地震的伤害被彻底毁坏。1896年现代奥运会在顾拜旦的呼吁之下在雅典召开,沉寂了整整1500年的奥运会再次点起了传承的圣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