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地貌上界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名字中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全名可译为美丽的高岭。
2、东西长51.46千米,南北宽17.84千米,区域平均海拔高度1500-2067米,面积20029公顷。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地方,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 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1、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分别刺五加、蒙古黄芪、野大豆和沙芦草,另外,本区有特有植物3种、1变种,分别是光萼山楂、黄花胭脂花、常柱多裂叶荆芥和围场茶藨子。
2、塞罕坝共有维管束植物618种、312属,是河北省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
1、公元1681年,康熙在此设立了“木兰围场”(满语,意为哨鹿狩猎)。塞罕坝是“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自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至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的139年间,康熙、乾隆、嘉庆共在“木兰围场”“肄武、绥藩”105次。
2、1993年,被林业部评为“中国一百佳国营林场”。
3、1993年5月,林业部批准设立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
4、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