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现行法律规定,结婚年龄为18周岁,但如果父母、监护人同意,或者出现怀孕生子的情况,则结婚年龄可以提前至14周岁到16周岁,但没有俄罗斯国籍的人在俄罗斯境内结婚,则需要准守本人居住地所在国的法律规定。
2、俄罗斯有三种传统的婚礼方式,分别为北方式、中部式、东部式,采用最多的是中部式婚礼,婚礼前会经过说媒、相亲、纳采、离别晚会等流程,婚礼中则会举行结婚仪式、婚典、婚宴,婚礼后还要探访新人等。
3、俄罗斯《联邦家庭法》规定,在俄罗斯境内结婚的形式和手续,要符合联邦法律规定,如果同时拥有多个国籍,可以根据当事人的选择,遵循其中一国的法律,而没有俄罗斯国籍的人在当地结婚,需要遵守常住地所在国的法律。
1、俄罗斯人,一般指俄罗斯194个民族中的主体民族俄罗斯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具有这一人种的基本特征:浅色皮肢,柔软的波状发,男子胡须和体毛发达,鼻窄且高高隆起,唇薄,直颌,面部轮廓清晰,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
2、但俄罗斯人还有自己的特点:北方俄罗斯人属欧罗巴人种中的白海-波罗的海类型,身材较高,头型较长,鼻子高突,鼻梁呈直形或凹形,头发和眼珠色浅。南方俄罗斯族属欧罗巴人种中的中欧类型(或称阿尓卑斯类型),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头型宽短,面阔,鼻高且大,发色淡黄并呈波状。
3、10世纪前后传入东正教,居民大多数信仰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的东正教。由于分布地区和生活文化的差异,在19世纪中期,俄罗斯人内部出现了一系列地方性的民族团体。其中区别较大的是北方俄罗斯人、南方俄罗斯人,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中部俄罗斯人(指伏尔加河流域及伏尔加、奥卡两河之间的居民,其语言和文化兼有南北两者的特点)。
1、来历:套娃是在18世纪初从日本传入俄罗斯的,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经过俄罗斯人的不断琢磨和完善,才有了今天形态各异、制作精美的套娃,而且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第一个俄罗斯套娃出现在十九世纪末期,但在众多的具有典型的俄罗斯特色的事物中它却得到了空前的认可,成了俄罗斯民间艺术的象征。俄罗斯套娃的前身是日本本州岛的以一个叫弗库鲁马的佛教圣者为形象的日本玩偶娃娃,这种玩偶娃娃一个套一个的连套了好几个。日本人认为本州岛上第一个做出这种玩偶的是一个俄罗斯僧人。
2、套娃传说:
相传俄罗斯民族有两家表亲相邻,表兄妹童年相伴长大,后来表兄远走它乡,由于思念家乡的表妹,每年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数年后,他回到了家乡,将娃娃送给了表妹,后人模仿传称套娃,又叫吉祥娃娃。 另一说:在旧时俄罗斯农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妇女的名字。学者们指出,这两个名字中含有拉丁词根“mater”,意思就是母亲。听到这个名字,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大户农民家庭里的母亲,通常是一个健壮能干、略有些肥胖生了许多孩子的俄罗斯妇女形象。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又藏着这么多小娃娃,于是套娃就自然而然成了雕刻精致、色彩鲜亮的木娃娃们的名字了。
1、《伟大的卫国战争》(俄语:Великая 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是俄罗斯第一频道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在2010年拍摄的大型专题片。2010年3月29日,第一季八集纪录片开始首播。2012年5月7日,第一季播出结束整整两年后,第二季十集走上荧屏。
2、2012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引进了《伟大的卫国战争》。6月19日晚起,该片的第一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中播出。 [1] 8月20日起,中央电视台又在同一栏目播出了第二季。18集(共两季)系列纪录片采用了3D动画技术,并通过大量珍贵的史料、惨烈的战争场面、冷峻深沉的解说和雄浑悲壮的配乐赋予了这部纪录片史诗般的风格,以此展现战争期间众多令人震惊震撼、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
3、战争起始于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进攻苏联,结束于1945年5月9日,苏联红军攻占柏林,同时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部分的结束。所以前苏联加盟国与现在的俄罗斯定每年的5月9日为胜利日,以此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这一天全俄放假并且庆祝。
4、苏联卫国战争通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反抗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侵略的战争。时间从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开始到1945年5月德国投降为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春,德军控制了西欧、北欧和巴尔干半岛。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德国、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等国的190个师组成北、中、南3个集团军群,迅速占领立陶宛全部,拉脱维亚大部,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部分。1941年10月,德军大举进犯莫斯科,苏军展开积极防御,消灭德军大批有生力量,1942年1月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展开反攻,1943年2月2日全歼被围保卢斯第六集团军。
5、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具有决定性影响。1943年8月苏军取得了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德军从此彻底丧失战略进攻能力,全线转入防御。1944年苏军发起战略性总反攻,通过对德军的10次打击全部收复沦陷土地,并把军事行动转为在德国及其欧洲盟国领土上进行,迫使芬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先后退出战争,转而反对德国。
6、1945年初,苏军展开强大攻势,攻入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进占东普鲁士和西里西亚。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并于5月8日迫使德国无条件投降。 苏德战场被称为二十世纪最为惨烈、最为血腥的战场。据统计,苏军作战死亡860多万人,被俘人员死亡近200万人,被俘失踪450万人(其中90多万为掉队人员之后归队)。
7、军民死亡超过2700万人,伤亡6000余万。德军战场死亡390万人,被俘约180万人,战后投降123万人,其盟军战场死亡超过70万人,被俘100万人。 苏德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绝大多数苏联及俄罗斯学者和很多西方学者在战后都认为,如果没有苏联的顽强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负将难以预料。
1、自觉遵守俄罗斯法律和校纪校规。
2、增强法律意识,运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正当权益。
3、慎重交友,不露财,不显富,谨防身边的不法分子。
4、出门小心谨慎,防止盗窃及流氓突然袭击。
5、懂得火灾自救方法。
6、遇到侵害,及时向各方反映。
7、及时到使馆教育处登记注册,经常打电话向家人报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