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上最早的玻璃桥诞生保加利亚。桥长12米,宽8米,承重18吨。桥面、栏杆、扶手、台阶都是用特种玻璃制成的。
2、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是世界上最长、最高的全透明的玻璃桥,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栗树垭和吴王坡区域内,是一座景观桥梁,兼具景区行人通行、游览、蹦极、溜索、T台等功能。
3、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主跨430米,一跨过峡谷,桥面长375米,宽6米,桥面距谷底相对高度约300米。这座全透明玻璃桥高度位居世界第一。玻璃桥为世界首座斜拉式高山峡谷玻璃桥,并创下世界最高最长玻璃桥、首次使用新型复合材料建造桥梁等多项世界之最。
1、东汉时期崔寔撰写的《四民月令》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农书中农家月令这一系统最早的代表作”。
2、《四民月令》的介绍:《四民月令》是东汉后期崔寔创作的叙述一年例行农事活动的专书。
崔寔《四民月令》,是地主经营的家历。种植作物广泛;牲畜种类多;手工业包罗万象;纺织业;制造业;学校。自给自足,闭门位市。宗族、亲戚、宾客提供劳动,也是武装力量。
《隋书 经籍志》、《旧唐书 经籍志》均有记载;宋朝初期,《太平御览》的「图书纲目」仍有提及该书,但在《宋史 艺文志》已无相关记载,估计该书于北宋中期到南宋灭亡散失。
四民是指士、农、工、商,此概念早于春秋时已出现;月令是一种文章体裁,现存《礼记》中有一篇《月令》,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政府执行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等,并把其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四民月令》现存部分的文体与月令相似。
3、背景:西汉《汜胜之书》到后魏《齐民要术》的出现,中间相隔500多年,期间只有《四民月令》一部农业生产书籍,能反映当时的农业发展,尽管有关操作技术记述很简略,而且散佚不全,但它仍为当时的农业研究提供重要线索。
在2世纪中期的著作《四民月令》,除了描述农业运作外,书中提及的经济运作,亦为中国经济史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书中所述的农户,在一年中会数度卖出与买入谷物,纯粹以此谋取利润;农户亦会产腌酱类食品、酒、醋、药材、丝绸与丝绸制品、鞋等,这些物品既可供自家消费,也可拿来出售。
1、基督教最早不是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基督教传入中国,最早要追溯到唐朝的大泰景教。公元635年(唐贞观九年),传教士叙利亚人阿罗本沿着丝绸之路来到唐朝首都长安,太宗派宰相房玄龄亲往郊外迎接,请进宫中详细询问教义,阿罗本呈上圣经、圣像,并说明传教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其信仰,太宗让他到皇家藏书楼去翻译经典。三年后,太宗下诏准许景教在中国传播,命人在长安建造一座教堂,用于安顿景教教士。
2、景教是早期基督教的一个派别聂斯托利派(Nestoriaans)的汉译名称,该派由于坚持兼顾基督的神性和人性两方面各自的完整性,所以在公元431年被定为异端。但是该派在波斯地区却受到极大地欢迎,并向亚洲中部许多地区传播。公元635年,该派的叙利亚主教阿罗本来到中国当时的首都长安,受到了中国皇帝的热情接待。皇帝还让他留在长安翻译圣经。三年后,皇帝又允许他传教,并提供经费支持,还为他建造了一座教堂,当时人称为“波斯寺”,从而开始了中国为期200年的第一个基督教传播时期。
3、公元7世纪以后的几位中国皇帝,都对景教实行优待政策。基本上每个省都建立了景教寺,发展了许多教徒。但是,景教在中国200多年的发展,引起了其它宗教的不满,佛教和道教纷纷对它进行攻击。公元845年,唐朝皇帝武宗决定对佛教实行打击,同时,由于这时的唐朝政府以对外来文化失去了宽容,这样一来景教与其它外来宗教都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据公元980年的一份文献记载,那时全中国只有一个景教徒,基督教从此在中国消失了几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