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报纸16日报道,瑞典一项新研究发现,奶油、全脂牛奶、酸奶和乳酪等高脂肪乳制品可以降低患糖尿病的风险。
这项研究由瑞典马尔默隆德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进行,研究人员调查了26930名45岁到74岁的瑞典人,其中有近2/3为女性。在随访的14年间,有2860人得了2型糖尿病。结果表明,相比于每天只吃0.3ml奶油的人,每日消耗30ml以上(相当于八份的分量)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减少了15%。而酸奶或牛奶中所含的高脂肪发酵乳也能将减少20%的风险。研究同时发现,吃肉尤其是低脂肪的瘦肉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几率。
2型糖尿病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抵抗,或两者兼有引起,常发于老年人身上,尤其是超重或缺少运动的人群。据NHS精选网站称,到2030年预计将有460万人被诊断患有糖尿病,其中九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
此前有研究表明,脂肪会影响人体对糖分的分解,也会削弱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可能在2型糖尿病的发展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事实上,有些研究已经表明,食用油脂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和胰岛素水平。
研究中心的乌尔里卡·埃里克森博士表示,我们的观察可能有助于澄清有关食物中的膳食脂肪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高脂肪乳制品的高摄入量降低了糖尿病风险,这表明乳制品的脂肪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对糖尿病起着预防作用。
肉类的摄入量同样与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然而英国糖尿病研究通讯经理理查德·艾略特博士表示,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食用乳制品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但由于乳制品热量高,也能引起肥胖问题,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
1、纯牛奶:所谓纯牛奶,看配料表中只有“生牛乳”一种。纯牛奶又分为巴氏奶和常温奶,巴氏奶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鲜牛奶”,配方都一样,只是各自的灭菌工艺不同。
2、常温奶:是在135~150℃的超高温下,瞬时消毒的牛奶,高温杀灭全部有害菌,但有益菌也被杀死了。其保质期大多在90天以上,常温保存即可。
3、脱脂奶和低脂奶:是通过工艺将牛奶中的脂肪降低或者完全除去,但其营养价值是完全不变的。而全脂奶的脂肪含量为3%左右,低脂奶(半脱脂奶)含脂肪1.0-1.5%,全脱脂奶含脂肪0.5%。这对于肥胖人、老年人来说,选择低脂和脱脂会更好一些。
4、纯酸奶:就是将牛奶发酵的酸奶,这种酸奶的营养价值和纯牛奶是一样的,只是用发酵工艺将牛奶中的乳糖变成了乳酸,这对于乳糖不耐受者来说是个福音。但纯酸奶在市面上比较少见,更多的是风味酸奶,它则不属于健康乳制品范畴。
5、舒化奶:听上去蛮高大上,其实就是添加了乳糖酶,把牛奶中的乳糖水解了,适合平时一喝牛奶就闹肚子的朋友们。除了乳糖之外,舒化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和钙,在营养吸收上并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你平常喝牛奶没什么不良反应,那你就可以合理做出选择。
1、g菌细胞壁的粘肽是由乙酰氨基葡萄糖、乙酰胞壁酸与四到五个氨基酸短肽聚合而成的多层网状大分子结构。从每个N-乙酰胞壁酸引出一条寡肽链,与相邻多糖链上的N-乙酰胞壁酸相连,使两条平行的糖链横向相连构成网络,这样构成了一层肽聚糖。
2、G杆菌指的是革兰氏菌。
3、通过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把细菌分为两大类:凡被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G﹢菌);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G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