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历新年也就是大年初一,也称春节,春节是中国农历的岁首,也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中国民间过春节的习惯,大抵是从原始社会时代的腊祭演变而来的。
2、春节又叫过年,俗称年,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年”吓回逃回了海里。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还要剁饺馅包饺子,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这就是年了。
1、关于公历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意见认为,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一种意见是公历起源于古罗马的儒略历。
2、公历是当今国际上通用的历法,又被称为太阳历、阳历。公历是以地球环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作为一年的历法。
3、关于公历的由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意见认为,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他们发现天狼星第一次同太阳一起升起的那天之后的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的第一天。
4、古埃及人最初将一年定为360天,后来改为365天,这是最早的太阳历。后来他们根据尼罗河水泛滥的规律,把一年分为3季,再分成 12个月,每月30天,余下的5天作为节日。
5、另一种意见是公历起源于古罗马的儒略历。罗马共和时期,儒略?恺撒主政,创立了丰功伟绩。他死于7月,后继者将7月改为大月,从2月的30天中抽取1天,变成了29天。7月命名为JULY,这就是所谓的《儒略历》。
6、《儒略历》测量地球绕太阳一周需365.25天,而公历为365.2422天,很明显,后者要比前者精确得多。于是,公历陆续为许多国家所接受,并流行于全世界。其实, 中国南宋时(1199年)的《统天历》中,就采用了一年365.2422天的算法,比公历早380多年。
1、新年来自先秦时期,主要是在一年农事完毕之际,为报答神的恩赐而举行的“腊祭”。新年习俗定型于汉代。经过战国和秦朝末年的社会大动荡后,西汉初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高涨,一系列节日习俗形成了。
2、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人们在春节这期间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在这节日里亲朋好友之间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