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2年1月26是农历一九九一年(辛未年)十二月廿二(羊年)。
2、农历(nónglì)是中国传统历法,又有华历、夏历、汉历、中历等名称。农历并不是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加入干支历“二十四节气”成分,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是以华历(阴历)为基础,融合阳历成分而成的一种历法。所以我国的农历从严格意义上说不应该叫阴历,而是阴阳合历。
1、农历1992年属猴;新历1992年1月1日-2月3日属羊,新历1992年2月4日-12月31日属猴。
2、农历1992年是猴年,阳历是1992年2月4日-1993年1月22日,所以在1992年2月4日之前属羊,1993年1月22日之后属鸡。
3、猴是中国十二生肖排行第九的动物,对应地支为“申”。我国农历采用干支纪年,逢壬申年、甲申年、丙申年、戊申年、庚申年,民间俗称猴年。
4、最近几个猴年对应的公历年份是1992、2004、2016、2028、2040。
1、公元1992年,公历闰年,共366天,53周。农历壬申年(猴年),无闰月,共355天。
2、闰年是公历中的名词。闰年分为普通闰年和世纪闰年。普通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如2004年就是闰年)。
3、世纪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世纪闰年,2000年是世纪闰年)。
4、闰年(Leap Year)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闰年共有366天(1-12月分别为31天,29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31天,30天,31天,30天,31天)。
5、凡阳历中有闰日(二月为二十九日)的年。闰余(岁余置闰。阴历每年与回归年相比所差的时日)。
6、注意闰年(公历中名词)和闰月(农历中名词)并没有直接的关联,公历中只分闰年和平年,平年有365天,而闰年有366天(2月中多一天)。平年中也可能有闰月(如2017年是平年,农历有闰月,闰6月)。
1、1992年01月11日对应阴历:辛未年(羊年)腊月初七。
2、公元1992年,公历闰年,共366天,53周。农历壬申年(猴年),无闰月,共355天。
3、1992年是联合国国际空间年(International Space Year)。这一年,南斯拉夫解体、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我国与苏联解体后的各共和国陆续建交;年初邓小平南巡,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时称南巡讲话,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4、辛未年就是干支历的干支纪年中的一个,大概对应的公历年份如1991、1931、1871……60年一周期。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11,或年份数,除以10的余数是1,除以12的余数是11,自当年立春起至次年立春止的岁次内均为“辛未年”。
1、1992年芒种节气时间是公历1992年6月5日18点21分,农历壬申年五月五号。
2、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斗指巳(正南偏东),太阳黄经为75°,于公历6月5-7日交节。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中国江南地区进入梅雨时节;华南地区处在龙舟水时节。比起立夏时,芒种的气温显著升高,雨量比较充沛。
3、元吴澄《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在农村,芒种前后是一段农事活动非常忙碌的时间,既涉及收获,也涉及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