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东师范是211、985的重点大学,是新中国的第一所师范大学,微电子很强,华师大环境比较优美,宿舍条件比较优越,食堂水准一般,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属于名声在外的学校。
2、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东师大”,位于上海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国培计划、强基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亚太高校书院联盟、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成员,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国务院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是教育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海洋局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1、华东师范大学是211大学,也是985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简称“华东师大”,位于中国上海市。
2、华东师范大学是由国家举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生死关——一对多面试 我是第四个进入复试房间的人,那是一个不大的教师休息室108号,原本以为复试就两三个复试人员就足够了,不想推门一看,吓我一跳,一个不大的房间里错落有致地坐了不下十人(也许人多所以才感觉屋子小哈),坐在最外面的一个老头子(可能是哪位知名教授也不一定哈)告诉我把包放在门后的一张椅子上,又示意我坐到我的位置上去。我的位置是一个被人半包围了的书桌,书桌的左边坐着刚才负责通知的那位工作人员,他也负责记录;右边坐的正是我报考的导师邵志芳。正前面嘛,是一堆人,我用胆怯的目光扫视了一下,梁宁建、乐竟泓、郭秀艳等名师俱在,当然还有其他几位搞基础心理学的知名教授,
个人基本情况了解:接着便让我用汉语作自我介绍,我一边结结巴巴地作着自我陈述,邵老师一边翻看着我的基本资料(主要是本科段的成绩单)。等我说完,他便问我大学里学了哪些心理学的课程。我本科念的是教育,学了很多心理学的课程,但不防备他这样提问,当时我也说了一些,下来再拿成绩单一看,还说漏了几门。
专业英语考试:个人基本问题了解完后,便是专业英语考试。基础组和发展教育组采用的是口译的形式,即给你一篇国外心理学研究者所写的论文,让你大声朗读其中一段,然后马上翻译出来。我抽到的是一篇关于分类的文章,里面有部分生词,若是平时要说大概意思应该是可以的,但当时一遍读下来,我就感觉不妙,我的大脑里一片空白,完全反应不出相应的意思。老师们都看着我,我也只好乱七八糟地胡说八道了。应用组的专业英语考试是给你若干英文写成的题目,让你任选一个用英语回答。
专业知识问答:这个环节也是由你所报考的导师来出题,当时我接的题目是:请你谈谈斯滕伯格关于短时记忆研究的实验。当时一下没反应过来,思考了几秒钟才想到原来是加因素法那个地方的一个经典实验,嘿嘿早上才看过的。于是我便开口说了起来,起初不是很流利,对面的郭秀艳老师一直微笑着对我点头以示鼓励,慢慢地我的思维变得流利了。旁边的邵志芳老师,见我已经回忆起那个知识点,也即刻让我打住,不浪费宝贵的时间了。我的面试也算这么惊心动魄地熬过来了,前后可能有10多分钟吧,一般不会超过20分钟。
意外的惊喜----课堂练习式的笔试 下午3:00到5:00是复试的笔试部分《心理测量学》。笔试的重要性相对面试来说要稍低一些,心理系这次全部参加笔试的大概有六、七十人吧,全挤在一个教室里,大多是一个挨一个地坐着,和大学里平时课堂测验没什么区别,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判断、论述,都是从金瑜老师那本测量书上了的题,难度不算太大,看几遍就没什么问题。我去晚了一点,就只有坐在第一排,却不料还能与我旁边一女生谈笑自如,交流答案,可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复试看重的是早上的面试,而不是下午的笔试。两个小时结束,复试也宣告结束。
1、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东师大”,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属于正厅级别编制。
2、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72年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80年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等先后并入。
3、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闵行、中山北路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约207公顷;设有3个学部,29个全日制学院,4个书院,8个实体研究院,2个管理型学院,以及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4362人;在校博士研究生3080人,硕士研究生17304人;在校留学生(学历生)12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