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写字看书习惯由右及左,所以传统贴春联也是从右往左,就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这个具体要看横批,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的顺序,那么贴春联也是从右往左。
2、贴对联的讲究:
(1)左右联勿贴错:在张贴春联时,往往有的人把上下联贴错位置。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2)贴春联的时间: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3、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桃符”,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4、起源: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5、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1、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
2、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好。
3、一般来说,对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有平、上、去、入四声,也就是一二三四声。我们要分清上下联,一般情况下,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使人读起来顺畅、深长、有余味。主要是看最后两个字。平声(国字拼音一、二声)在左边,而上声、去声(国字拼音第三、四声)及入声字在右边。
1、把墙砖面清扫干净,用1:3的水泥砂浆粉平后,磨平后用铁皮刮毛。
2、要求墙面垂直四角方正,墙砖在贴前要浸泡水1-2个小时。
3、去除水晾干后,用铲刀或铁皮在墙砖背面刮满水泥纸筋浆,按品字形或田字型自下而上一排排粘贴。
4、铺好一部分砖后,用干布将瓷砖表面的砂浆擦干净,最后用干抹布把缝隙擦干净并将瓷砖擦干净。
裁剪:裁剪玻璃贴膜时它的长度要高于玻璃长度一厘米左右,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贴歪或是造成重复贴的现象。
清洗玻璃:在贴玻璃贴膜之前要对玻璃进行清洁,然后对清洁好的玻璃喷洒一些水,让它降低玻璃贴膜的粘性,使得干燥后它的粘性不会受影响。
除去别面离型膜:除去离型膜后洒些水在玻璃贴膜的背面,这样可以方便后面的施工,使得在铺贴的过程中可以移动贴膜,找到合适的位置。
铺贴:在玻璃上量好尺寸,对齐玻璃的上端,从上往下贴,如果一次性没有对齐的话,可以重新撕下再进行铺贴,这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洒水的好处。
排气泡:用刮板把贴膜中的气泡刮出,如果是排不出的气泡用针刺破再抹平,使它完全粘再玻璃上。
切割下剩余部分:铺贴完成后用刀片把多余的部分切割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