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杠铃卧推:主要锻炼整个胸大肌。
仰卧上斜杠铃卧推:主要锻炼胸肌上沿。
坐姿器械推胸:主要锻炼整个胸肌。
仰卧哑铃上斜卧推:主要锻炼胸肌上沿。
仰卧哑铃飞鸟:主要锻炼胸肌外侧和胸肌中缝。
反卧哑铃卧推:主要锻炼胸外侧和胸肌上沿。
绳索夹胸:主要锻炼胸肌外侧和胸肌中缝。
双杠臂屈伸:主要锻炼胸肌下沿和手臂肱三头肌。
匍匐前进俯卧撑:主要锻炼整个胸肌。
1、反手的站位。在启蒙学生反手的时候应该要求学生离球台稍微30公分左右,不能太贴近球台尤其是肚子不能顶在球台上。要求学生膝盖弯曲,收腹,只有这样才能给球拍足够的引拍空间,为后一步学习反手拉和反手快撕、快带发下基础。
双脚稍平,因为横扳运动员主要还是以两面相持为主要所以站位太斜容易形成只依赖正手的习惯。多用正手不是不好,但是为了使左右发力能够均衡平行站位显然更利于两面摆速相持的形成,也使得横板运动员的站位更合理。
重心也应该放在两腿之间,而不是压在某一个脚上,这样左右转换起来也更快更方便。
2、引拍及挥拍方向。由于身体的站位的原因,使得反手的挥拍不能像正手挥拍一样可以无限制的拉后手,所以反手启蒙的时候应该要求学生不要把球拍往后放的太多,个人认为是把球拍放在球台的白色端线上为最佳,只需要把拍形调整好亮出击球面在球跳到最高点的一瞬间,前臂手腕带动拍头轻轻的向外做外展的动作。
在每一板击球完成后,手臂手腕只需要放松亮板面,就可进行第二次击球。这样的好处是,使球拍始终在身前击球点也比较靠前容易找到借力的感觉,也为后续学习反手防守打下了基础。
3、关于肘关节。学生在初学反手的时候都会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架肘。当然在水平高了以后,通常反手都会微微的抬起来一点,这样可以增加反手的引拍幅度,从而使击球更加有力质量更高。
但是初学的小朋友,力量及动作都不够成熟,一开始把肘架的太高容易出现手臂疲劳,没打几个球就酸的不行,再一个就是完全是靠肘关键带着球拍往前走,做不出前臂外展拨球的核心动作。
所以在刚开始学反手的时候我认为还是把肘感觉放下来一点比较好,让学生多体会手腕带动前臂向前向外的动作。
4、关于腿部重心。在练习反手技术的时候,虽然没有像正手那样要求学生体会重心从右到左的去蹬转。但是双腿也应该同时保持微微的弹性,尤其是在每一板击球还原的时候都应该要求学生双腿有轻微的上下浮动。
这样既能使整个身体放松还原,也能使学生更好的运用腿部的力量来打球。从而使动作更加协调一致。
1、第一,纸要水平放置,上下端和桌面平行,或者说左右端与桌面垂直。把纸歪着放,写的时候感觉是字是端正的,但一旦写完后放正来看,就是歪斜的。同时,人要坐正,腰要直,视线也要放平。
2、第二,书写力度要适中,太轻,写出来感觉是飘的;太重,会出现笔划或粗或细的情况,不好看。
3、第三,写一个字前要提前在心里做好准备,也就是“胸有成竹”。提前做好规划,可以避免架构失衡的问题。
4、第四,字要摆在格子中间,不能蜷缩的左下角,或右下角。也不能飞到左上角,或者飘到右上角。现实情况是有些人写的字,有些字蜷缩在左下角,有些字蜷缩在右下角,有些飞到左上角,有些飘到右上角。这样,写完后,整个卷面看起来很别扭。
5、第五,左右结构的字,左部要写得稍微短一点、窄一点,右部要写得长一点、宽一点。
6、第六,上下结构的字,上部要写得稍微短一点、窄一点,下部要写得长一点、宽一点。
1、右手用正确的运弓方法(小臂带动手腕,用中弓或上半弓贴紧琴弦,拉均匀的短分弓),由慢到快拉。
2、在某一个把位(最好在低把位),不要换把,选择单一的短小乐汇或乐句,采用不同音型组合练习。
3、练习较复杂的乐句或小乐段(有大音程和换把),注意由慢到快,最快的速度一定还要保持音符清晰。
4、挑选好的二胡乐曲快弓段落,有感情地演奏二胡快弓。
5、演奏整首二胡曲(有散板、慢板、快板等),以提高各种不同弓法的综合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