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钱三强,邓稼先,何新民,赵九章,陈芳允,郭永怀,杨嘉樨,周光召,王淦昌,彭桓武,程开甲,姚桐斌,朱光亚,钱骥,陈能宽,吴自良,黄纬禄,屠守锷,王希季,王大珩,丁敏,钱学森,孙家栋。
2、两弹一星元勋是指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是对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简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初几十年科技实力发展的标志性事件,两弹一星也时常被用来泛指中国近代在科技、军事等领域独立自主、团结协作、创业发展的成果。两弹一星年代中国在导弹、人造卫星、遥感与制控等方面的成就,也为以后中国航天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1、“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或追授给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2、“两弹一星”最初指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两弹”中的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合称核弹,另一弹指早期研发的导弹。后来“两弹一星”指导弹、核弹、人造卫星。
1、外星人之谜。如此广阔的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了,现在虽然还没有找到外星人,但是大多数的科学家想念,降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物外,其它的空间一定也存在着智慧生物,也就是外星人,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他们。不过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外星人,这始终是个谜。
2、行星吞食。长期以来,天体物理学家就预言说:两颗恒星如相离过近,其中一颗很可能被 另一颗“吞掉”。现在已发现这种“吞食”现象真的发生了,位于某星云中部相距 很近的一对恒星中的一颗被另一颗无情地“吞掉”了。
3、系外行星。历史上天文学家一般相信在太阳系以外存在着其它行星,然而它们的普遍程度和性质则是一个谜。直至1990年代人类才首次确认系外行星的存在,而自2002年起每年都有超过20个新发现的系外行星。不过,许多有关这些行星的证据绝大多数还是间接的。
4、真空能量。真空能量是一种存在于空间中的背景能量,即使在没有物质的空间(称为自由空间(free space))亦然存在。真空能量导致了多数基本力的存在。它的效应可以在各式各样的实验中观测到,例如光的自发放射、伽马辐射、卡西米尔效应、范德瓦耳斯尔力、兰姆位移等等。另外它也被认为与物理宇宙学中的宇宙常数项有关。
1、【牛顿】事迹:牛顿1661年入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5年获文学士学位。随后两年在家乡躲避瘟疫。这两年里,他制定了一生大多数重要科学创造的蓝图。1667年回剑桥后当选为三一学院院委,次年获硕士学位。1669年任卢卡斯教授直到1701年。1696年任皇家造币厂监督,并移居伦敦。1703年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1706年受女王安娜封爵。他晚年潜心于自然哲学与神学。
成果:牛顿在科学上最卓越的贡献是微积分和经典力学的创建。
2、【爱因斯坦】事迹: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士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
成果:他创立了相对论宇宙学,推动了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3、【居里夫人】事迹:出生于波兰,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成果: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
1.张衡(78-139),东汉天文学家,字平子,南阳人,画出我国首张星图,创造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2.祖冲之(429-500),南朝宋齐间科学家,字文远,范阳道人,擅长历数,首次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六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制成《大明历》,造出指南车,千里船。
3.贾思勰,北朝北魏农学家,山东省寿光市人,出身儒学家族,官至高阳太守。于北魏末年写成《齐民要术》一书。是中国现存的最早的、最完整的大型农业百科全书。
4.僧一行(683-727),唐朝高僧,天文学家,俗名张遂,昌乐人,在世界第一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的现象,还制成《大衍历》。
5.沈括(1031-1095),北宋科学家,字存中,杭州人,在天文、数学、医药、生物、物理学上的成就,都极其卓越,著作40种。
6.黄道婆,元初女纺织家,松江人,引进黎族纺织工具并加以改进,对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7.郭守敬(1231-1316),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学家,河北邢台人。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他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8.李时珍(1518-1579),明代医学家,究搜博采,历三十年,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国我医学史上一大巨著。
9.徐光启(1562-1633),明代科学家,字子先,无锡人,译著《几何原本》,著《农政全书》,是我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的先驱。
10.宋应星(1587-约1666年),明末科学家,字长庚,江西奉新人,著《天工开物》,为我国古代科技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