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和水以2:1的比例,把水分多次倒入面粉里,和成柔软的面团,一旁醒着备用。
2、羊肉放清水里浸泡一段时间,把血水浸泡出来,冲洗干净后,切小块。
3、猪肉和羊肉的比例为3:7,把切小块的肥瘦猪肉和羊肉一起放绞肉机里绞成肉馅。
4、花.将小半碗花椒水分5-6次打入肉馅里,边搅拌边打水。
5、将小半碗花椒水分5-6次打入肉馅里,边搅拌边打水。
6、打好的肉馅里,加入生抽、适量盐、一小勺香油、两大勺油搅拌均匀。
7、水萝卜清洗干净后,切成丝,剁碎后,用手攥出多余水分,和肉馅放一起。
8、葱姜切末后倒入肉馅里,一起搅拌均匀。
9、醒好的面揉搓,下剂子,擀皮包馅。
10、水开后煮饺子。
1、主料:牛肉500克、白菜400克、鸡蛋1个。
2、辅料:盐适量、糖适量、花椒适量、葱适量、姜适量、十三香饺子调味料适量、蚝油适量、生抽适量、老抽适量、香油适量。
3、将牛肉洗干净后,剁碎成肉馅,如果觉得太麻烦可以直接使用绞肉机,牛肉怕腥的话可以提前用清水泡出血水。
4、准备葱姜水和花椒水,这个是去腥神水,可以用热水直接倒入碗中放凉即可。
5、葱姜切成末,量的话视个人口味来定。
6、白菜切成碎末,加入适量的盐腌制一下,这样白菜的水分就会被腌制出来,然后我们把多余的水分倒掉,如果水分特别多的话,可以适当地捏一下白菜,挤出里面的水分。
7、在剁好的牛肉馅中打入一个鸡蛋,加入盐、生抽、老抽、蚝油、糖、十三香、切好的葱姜末和白菜末,慢慢加入泡好的葱姜水和花椒水,顺着顺时针方向搅拌均匀,边搅拌边加葱姜水和花椒水,如果想要尝试味道调的好不好,可以直接尝肉馅之后判断。
8、最后加入香油搅拌均匀,香油可以用锅热熟后放凉,这样肉馅更香,油一定要最后放!先放油的话会影响其他调料被肉馅吸收,最后放能够锁住馅料的鲜美。
1、饺子的由来:根据文献记载,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当时的饺子是与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药物用来治病。
2、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名目繁多,古时有“牢丸”“扁食”“饺饵”“粉角”等名称。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饺子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明朝元代称为“扁食”;清朝则称为“饺子”。
3、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南阳人“医圣”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4、张仲景有一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
1、把干豆角泡在温水中,清洗并挤出水,再把干豆角切成小段,清洗后,将葱切成葱花,准备适量的猪肉馅。
2、在锅中加入适量的食用油,加热,加入猪肉馅,同时加些盐,然后用小火炒。 当猪肉馅略带白色时,关火加入切碎的葱;
3、然后加入酱油,蚝油和香油,十三香翻炒均匀,放入切丁的豆角,拌匀,饺子馅准备好了,饺子皮准备好了,我懒洋洋地买了;
4、准备一碗水,用手将饺子皮的边缘弄湿,放入一汤匙的馅中,然后捏住嘴,使饺子形成。 请按照这种方法将所有饺子包好;
5、在锅中添上水,将水烧开,滚开的时候,下入饺子,开始煮饺子,将饺子煮至完全变熟后,捞出来,控水,蘸料便可吃。
1、首先把花椒粒冲入沸水冲泡出味,鲅鱼肉剁成泥,黄瓜剁碎,倒入笼布里,挤出水分备用。
2、然后鱼泥里加入少许料酒,一点一点加入花椒水,顺一个方向搅打,加入黄瓜碎,倒入花生油和香油,加入盐,比平时多放一些,顺一个方向搅拌上劲。取一片饺子皮,包入馅料,先捏紧中间,然后两边捏褶,捏成饺子的形状。最后锅内倒水烧开,下入饺子,煮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