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白杨礼赞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作背景
更新时间:2025-05-24 06:38:45

1:白杨礼赞写作背景

1、这篇散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赞西北高原上的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2: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内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味散文优美抒情的语言特色;培养学生读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重点与难点

重点: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象征写作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3、教学设想

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导入

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章:《白杨礼赞》。

大家先把书翻到单元提示,快速默读,告诉老师你读取到哪些信息。

单元文体、散文分类、文章内容、作用、学习的方法等。

5、解题

从题目你能读取到哪些信息?

写作的内容、作者情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等。

6、走进作者,交代背景。

作者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和伟大革命家、文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7、梳理字词

读课下注释及课后读读写写,勾画重点词语。

强调两个词语两个拼音:坦荡如砥 潜滋暗长 qiú枝 jué强。

8、理清思路

三步走: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号;概括每一段内容:划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或者用一两个词语自己概括;合并相同内容段落。

9、梳理过渡段及抒情线索。

(1)段与段之间用哪个相似的句子衔接的。学生齐读1、4、6、9段。 4、6两段是过渡段,串起全篇。

(2)抒情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10、课后收获

读文提取信息。

点线面三者合一。

强大的不是外表而是精神。

3:白杨礼赞教案

1、教学目标,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2、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资料片,让学生对白杨树有些感性认识。释题:“礼”,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了解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3、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