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元节这天尽量少出门,尤其是晚上最好不要出门。每年的七月半是鬼门开的日子,在中元节,地狱之门打开,鬼魂都可以来到世上享受人间血食。而健在的亲人则会在这一天准备一些菜肴果蔬、金箔纸衣去路口祭祀鬼神,也是为逝去的亲人积累功德,希望他们早日功德圆满,脱胎换骨升天为仙。
2、所以中元节这天是阴气最旺盛的时候,像阳气不足的人,还有小孩子等等,在这段时间少出去为妙,就算出去也要早归。而女人在经期或者产后、术后更加不要在夜间出门。中元节这天祭祀的食物不能吃了,以免惹怒鬼混,尤其是小孩子不懂事,看到他人祭祀的食品可能就会吃掉。
1、中元节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2、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3、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
4、烧纸。中元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无家可归的野鬼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5、焚香燃炮。每到七月十四或十五晚,在门外焚香燃炮,同时“烧包”(也叫“荐包”)。
6、祭祀土地。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7、河灯度孤。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中元节放河灯,据说是从上元节(元宵节)的张灯习俗演变而来。民间认为,上元是人节,中元是鬼节,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所以上元张灯在陆地,中元就是在水里了。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如今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1、傍晚六点的时间最好,所谓鬼节是民间的老百姓对于七月十五这一天的一个俗称,在佛家则称之为盂兰盆节,道家叫中元节。
2、传说中这一天是地狱之门大开的日子,所以这一天也是我们最好的祭奠亡灵的时间。很多人或者请和尚或者请道士做法事超度逝者,更多的人则是去烧纸寄托哀思。
3、烧纸指供人焚化以敬鬼神的纸钱,亦作“ 烧纸钱 ”。有些地方叫化宝,烧纸钱的目的就是为了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保佑。
4、而烧纸钱的对象大致分为三种:一为献给佛祖仙神,一般选取洁净的户外场所烧纸;二给祖先亲人,在家附近的十字路口烧纸就可以;三给阴灵游魂,在河边或者是给祖先烧纸之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