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
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
更新时间:2025-05-24 20:44:24

(一)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

1、学校避震。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2、家庭避震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3、公共场所避震。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4、户外避震。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其他危险物。

(二)防震减灾安全知识

1、施救有序:确定头部位置,将头部扒出,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幸存者呼吸顺畅;清理胸部上的埋压物;将其上肢和下肢解脱出来。切勿强拉硬拖,避免被救者身体再次受到损伤。

2、判定生命迹象:轻轻摇动或呼唤被救者,如被救者毫无反应,表明其已无意识,可压其额头,托起下巴,使其呼吸道畅通。然后靠近其口鼻,判断是否有呼吸。判断被救者是否有心跳,可触摸颈动脉博动,如无搏动,说明心跳停止。如被救者是婴儿应触摸肱动脉判断。

3、自救攻略:震后如果被埋压在废墟中,一定要树立生存信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切勿在极度恐惧中乱喊乱叫。被埋压时的自救: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用砖块、木头、器具等支撑住可能塌落的重物。敲击铁管、墙壁,发出求救信号。寻找食物和水。有烟尘和有害气体泄露时,用衣服,湿毛巾捂住口鼻包扎伤口,保存体力。

4、互救有方:震后3天被称为地震救援的黄金72小时,必须争分夺秒救援被埋压者。全力寻找被埋压人员: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也可用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者;请被埋压人员的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了解房屋的结构,注意寻找倒塌房屋的“安全三角区”;使用专业探测仪器和救助设备,确定被埋压着的位置。

5、室外:避开立交桥、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玻璃幕墙等;远离危险品仓库、化工厂、储油储气设施、物料堆放处附近等。商场、书店、展览馆: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高大不稳或摆放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悬挂物。熟悉应急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场所一般选在广场、公园、绿地、体育馆等场所,配备有帐篷和供水、供电、救护、防疫等方面等设施,并设有明显的指示标志。平时要多了解居住地和学校附近等应急避难场所的位置,一旦发生地震,可以紧急疏散到此进行避震。

6、学校:地震发生时迅速抱头、闭眼、头顶椅垫或书包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绝不可乱跑涌向出口或跳楼。地震后在教室的指挥下或按平时演练要求迅速有序撤离教学楼。若地震时在操场,避开高大建筑物蹲伏地下,双手保护头部。楼房:保护头部迅速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选择厨房、卫生间、楼梯间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躲在内墙墙根、墙角、床、桌下或坚固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千万不要跳楼或乘坐电梯。

(三)防震减灾心得

1、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在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个世界性难题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以利于掌握正确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

2、当地震发生时,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内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特别是在楼房内的人,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开间小、不易倒塌的空间、墙角或桌子等坚固家具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都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和使用电梯。

3、一位亲身经历过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老人,曾向人们详细介绍了“伏而待定”的具体方法:“在屋内感觉地震时,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脸朝下,头靠山墙,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正手反握右臂,鼻梁上方凹部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嘴,用鼻子呼吸”。

4、户外的场合,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等危险之处,护住头,迅速跑到空旷场地蹲下。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因此,要注意用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5、另外,室外的人尽量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工厂或设施。如遇燃气、毒气泄漏、火灾,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匍匐逆风绕到上风方向。

6、在百货公司、地下通道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行动。就地震而言,地下通道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灯也会即刻亮起来,要镇静地采取行动。

7、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高层大厦以及附近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停止,停在最近的楼层。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要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8、要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播放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及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地震发生后,人们可能面对各种困难,必须克服恐惧心理,用正确的方法自救求生,这对于减轻地震灾害,免遭新的损失,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能自行脱险,一定要沉住气,保护自己不受新的伤害,如果暂时无法脱险,要想办法维持生命,寻找食物和水,保存体力,耐心等待,并设法与外界联系,切不可大声哭喊,勉强行动,尽量闭目休息。时间就是生命。被救后要积极参与震后救人工作,迅速壮大救援队伍,让更多的人获救,要先救近处的人,先救青壮年,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生”、后救“人”;要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

11、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12、同学们,地震发生时,只要能按正确的方法去做,就不会有危险的。有时,地震并不像你所想象得那么可怕,真正房倒屋塌的灾难性地震还是少数。只要沉着、冷静地应对灾变,就有可能避震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