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间流传的农历新年习俗歌当中提到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穷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寻春去,初八八不归,初九九头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火明,十五祈完灯,采青走百病。正所谓大年初六求顺扔穷鬼。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又称穷子。
2、按照中国习俗,初六是店铺大开张的日子,放鞭炮象征着今年的生意会红红火火,平平安安,大吉大利。旧时,老板和店员们会在这一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正月初六,在旧时是大小商家开市的日子,门板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
3、有的人家在初六开市前,找一个全可人(丈夫、孩子、公婆都有的妇人)来到各屋转一下,嘴里说吉庆话,如开市大吉、吉庆有余、事事平安,多赚银子多赚钱,金子银子赚一炕等。开市前忌讳外姓妇女到家里串门,等到开市以后,所有春节禁忌即告结束,一切恢复如常,邻里也可恢复串门交往。
1、送穷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老北京民俗谓:这一天,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
2、晋东南地区,民间扔衣以祭,称为送穷鬼。 晋南地区民间习惯掏厕所,将粪堆在门外,称为送穷子。
3、 晋西北地区,要掀起炕席,打扫一些炕土,送到野外;鸣炮、烧香、敬纸,称为送穷等等。
把积存的垃圾倒出去。
1、地区不同,关于送穷的方式也不同。老北京民俗谓:这一天,家中主妇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谓之送穷鬼,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叫做送穷神。晋东南地区,民间扔衣以祭,称为送穷鬼。 晋南地区民间习惯掏厕所,将粪堆在门外,称为送穷子。
2、 晋西北地区,要掀起炕席,打扫一些炕土,送到野外;鸣炮、烧香、敬纸,称为送穷等等。
1、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从最后两句可以窥见送穷风俗在当时已相当普遍。
2、宋朝以后,送穷风俗依然流行。清人俞曲园《茶香室三钞·送穷鬼》录前朝人的词有:奉劝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穷鬼。
1、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是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2、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3、民俗认为,春节至初五不倒垃圾,能够聚财,否则就倒了“福气”。然而,垃圾堆多了,毕竟影响卫生,所以到了初六要倒出去,叫“送穷”。人们通过倒垃圾来送穷,如此则一年与穷无干,当然也就富贵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