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文化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来历
屈原的故事端午节来历
更新时间:2025-05-24 01:36:45

一,屈原的故事端午节来历

1、屈原的故事端午节来历: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2、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二,关于屈原的故事

1、出身贵族。

周显王二十九年(前340年)正月初七日,屈原生于楚国丹阳秭归。次年,居乐平里。

周显王四十年(前329年),居乐平里。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十分同情贫苦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2、变法改革。

周慎靓王四年,屈原忙于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周慎靓王五年,继续进行变法改革,与旧贵族和一切顽固势力进行斗争。周慎靓王六年,深入进行变法改革,民心沸腾;楚之形势大变,旧贵族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3、屈原取名。

屈原觉得自己的生辰有些与众不同,所以他在《离骚》中说:“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意思是说:父亲看到我生辰不凡,给我起了个好名字,名字叫做“平”,字名叫做“原”。

4、屈原和渔夫。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三,屈原的故事简短的40字

1、屈原是一位原汁原味的诗人,别人也有赞美屈原的诗,屈原真的很委屈,他原本是楚国的大臣,但被楚王流放,投江自杀。

2、据说屈原投江后, 楚国的百姓哀痛异常, 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起船只, 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还拿出事先准备的粽子, 鸡蛋等食物, 扑通的往江里面丢, 说是让鱼假吃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3、一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 说是要药晕了蛟龙, 使它不能伤害屈大夫。过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 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黄酒抹七窍, 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这些小孩子。

4、据说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从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们都要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来纪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