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阳节对联有:一片秋香世界;几层凉雨阑干。菊花金秋傲霜;梅花隆冬斗雪。三径归时秋菊在;满城近日雨风多。三径归时岁月在;满城近时风雨多。三径就荒菊绽蕊;一堂大喜雁来宾。小雨酿寒侵白纻;西风怜醉避乌纱。劝君一醉重阳酒;邀月同观敬老花。等等。
2、重阳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季秋丰收祭祀演变而来。“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1、一担重泥拦子路;两行夫子笑颜回。(一旦,仲尼)。
2、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怜子,离儿)。
3、二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萧和。(鲁肃,樊哙,狄青,萧何)。
4、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5、船尾拔钉,孔子生之舟未;云间闪电,光舞起于汉中。(周末,光武帝刘秀)。
1、欲把西湖比西子;更邀明月说明年。
2、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
3、绕廓荷花三十里,拂城扬柳一千株。
4、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
5、水青石出鱼可数,人去山空鹤不归。
6、春水船如天上坐,秋山人在画中行。
1、上联:半夜二更半;下联:中秋八月中。上联:中天一轮满;下联:秋野万里香。上联:水清鱼读月;下联:山翠林沐光。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下联:月如无恨月常圆。
2、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