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学习 >文言文中的中人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中的中人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5-05-25 09:04:10

一,文言文中的中人是什么意思

1、文言文中的“中人”有多种意思,最常用的是指中流之人。比如说到某人的才学、能力、人品、及资质、水平、长相不是很突出,但也不很差,都可用“中人”。如《论语.雍也》:“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此外,用法较多的还有指家世地位、财产的水平中等,类似于现代的“中产阶层”。

2、如白居易《秦中吟.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中人”有时指某些特殊群体:宦官、宫女、权贵、亲信、中介、知情人等。有时指自己的妻子。

二,具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名:酒肴;饮食。《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具。”(译文:刘邦准备了丰盛的宴席。)

2、动:供应、备办酒食。《肴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译文:您要住下,就为您备好一天的粮草;您要出发,就给您安排一夜的警卫。)

3、动:置办;准备。《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译文:这一版才印完,第二版已经准备好了。)

4、动: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具情态。”(译文: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5、名: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译文: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

6、名:才能;才干。《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具。”

有才干的人。《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7、名:道理;方法。《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

8、副:通“俱”,全,都,尽。《桃花源记》:“问所从来,具答之。”

三,披览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披览,汉语词语,拼音pī lǎn,指翻阅;展读。

2、出处:

南朝·陈·徐陵《序》:“往世名篇,当今巧制,分诸麟阁,散在鸿都,不籍篇章,无由披览。”

旧题宋尤袤《序》:“因理故箧,复得是编,披览慨然。”

清·黄鷟来《题高价人坐石小像》诗:“酒酣出一篇,词采讶清令……素心效忠告,披览销悔吝。”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小说目录两件》:“不久复遭排摈,自闽走粤,汔无小休,况乃披览。”

明·张居正《答中溪李尊师论禅》:“《三塔图说》披览一过,不觉神驰。”

清·史震林《西青散记》卷一:“避暑栖霞山,赋诗百首,题回浪巖云:‘……大江走夕阳,百里尽披览。’”

四,尝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没有

尝的意思除了本意品尝外,还有:

2、尝试

尝,试也。——《小尔雅》

诸侯方睦于晋,臣请尝人,若何?——《左传·襄公十八年》

3、经历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左传·僖公十八年》

在古文中最多的还是作副词“曾经”讲。

4、曾经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宋·王安石《伤仲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