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追赶上,抓住。 及,逮也。东汉·许慎《说文》。
2、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3、待,等到。 及日中则如盘盂。《列子·汤问》。
4、遭受。 铁铦短者及乎敌。(及乎敌,被敌所伤,极言战争之激烈。)《韩非子五蠹》。
5、比得上,能与……相比。 徐公何能及君也?《战囯策齐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师说》。
6、连累;关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 事如此,此必及我。《汉书李广苏建传》。
7、通“给”。供应。 然则大囯内款,小囯用尽,何以及之。《管子囯蓄》。
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1)例如: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②驴不胜怒,蹄之。
(2)【解析】例①“衣帛”不是“‘衣服和布帛”,也不是“衣服的布帛”,而是“穿帛”,即“一”活用为动词。例②名词“蹄”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译为“用脚踢”。
2、如果名词放在助动词、副词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1)例如:①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③赵王之子孙侯者 。
(2)【解析】例①名词“水”,用在助动词“能”后,活用为“游泳”。例②名词“衣”用在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即“穿”的意思。例③中名词“侯”用在“者”之前,活用为动词,即“封侯”。
3、谓语后面的介词结构通常作主语,名词后面如果接上了介词结构,那么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
(1)例如:①树之以桑。②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2)【解析】例①名词“树”后有介词结构“以桑”,“树”活用为动词,是“种植”的意思。例②名词“风”之后有介词结构“乎舞零”,“风”活用为动词,是“吹风”“乘凉”的意思。
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1)例如:①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②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2005年高考福建卷)
(2)【解析】“而”一般连接动词、形容词或动词性词组、形容性词组,不用来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例①名词“衣冠”活用为动词,“穿好衣服,戴上帽子”。例②名词“东”活用为动词,意为“向东溃逃”。
5、名词还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识别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要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1)例如:①阙秦以利晋。②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2)【解析】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心理活动。例①“利晋”,是“使晋得利”,这是客观的结果,因而“利”是名词的使动用法。例②“药之”是“以众人的议论为药”,是一种心理活动或一种主观上的感受;客观上,众人的议论不可能真的成为一种药,因而“药”是意动用法。
1、穷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走投无路,处境困窘。不得志;不显贵。穷尽;用尽。走到尽头;寻究到底;
2、穷基本字义
(1)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贫穷。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
(2)穷尽:无穷无尽。理屈辞穷。日暮途穷。
(3)用尽;费尽:穷兵黩武。穷目远望。
(4)彻底(追究):穷究。穷追猛打。
(5)极为:穷凶极恶。穷奢极侈。
(6)表示在财力、能力方面不够条件却还勉强去做或本来不应该这样做却还要这样做:穷讲究。穷折腾。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