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3、“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4、“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6、“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7、“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8、“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9、“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10、“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1、“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陆龟蒙《中秋待月》
12、“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13、“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4、“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15、“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6、“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17、“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8、“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19、“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0、“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21、“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22、“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23、“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4、“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1、2020年中秋节在10月01日。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2、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今天是中秋节,我家显得格外热闹。当我自己在一旁玩的时候,妈妈突然说有客人来了,我一看,原来是表弟和表姐来了,那时我的心情就像翻滚的热油一样特别高兴,心想这下可有人和我玩了。接着,我的同学也好像约好了似的,来到了我家。
他们来到我家,我异常的高兴。这时候家里也显得特别热闹了,我和同学们先斜了斜旧,然后又把我家里的好吃的、玩具呀什么的都拿了出来让同学们玩。然后等朋友们吃的,玩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就领着同学们到我的村庄里玩了一圈,回来之后,我的朋友们又在一起看电视。
现在的休假日,我几乎都是自己单独待在家里,除了看看书,看看电视,学习自己都觉得生活很单调。这个中秋节是我最高兴,同时也是我最幸福的一个中秋节,它使我的心情格外激动、开心、还给我带来了异想不到的惊喜!真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啊!
1、中秋节的传说:唐高祖与“祝捷饼”。
2、内容: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行军总管),反击突厥,最终得胜。
2、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胜利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该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据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由此而来,并由宫中传到民间。
3、其实,这个传说并不能作为月饼起源的依据。上古时,中国古人对日、月、星辰等天体十分崇拜,便有“春祭日,秋拜月,夜占星”的风俗,在拜月时,都会供上一种圆圆的小饼子,这个小饼子才是月饼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