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示乌鸦图片。谈话导入:老师曾经给同学们讲过关于乌鸦的一个故事,你们还记得吗
(小乌鸦爱妈妈,乌鸦反哺的故事)。
(1)乌鸦不仅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还十分聪明可爱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另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
(2)出示课题,学习“乌,鸦,喝”三个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三个字。
2、合探
(1)明确学法:用感情朗读的方法感悟课文内容。
(2)教师范读。
(3)学生回答:课文写了关于乌鸦的什么事?
(4)对老师的朗读做以评价,为生的自读自悟做好准备。
(5)学生自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顺。并自学课文中的生字。
(7)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的生字和课文的朗读情况,然后汇报。
3、识字写字。
4、乌鸦喝水告诫人们,遇难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动脑筋,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值得我们去留心探索、发现,需要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千万不要为事物表面所迷惑。
1、【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图文结合,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
2、【教学过程】
(1)导言:谁见过乌鸦,说说它是什么样子?乌鸦虽然样子不美,歌声不悦耳,可它很聪明,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乌鸦喝水”中的乌鸦就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2)指导看图。大家先一幅一幅仔细看,再把三幅图连起来看,想想它的意思是什么。(乌鸦看见瓶子有水,可是喝不着,它把石子放到瓶子里,它就喝着水了。)
(3)读课文:图的内容是这样的,那么课文是怎样写的呢?同学自己轻声读课文。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4)逐段对照图,朗读课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图。
读第一自然段:老师写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上词
kě渴了 hē喝水 zhǎo找水,让学生注意“找”是卷舌音。渴:是想喝水,所以是三点水旁。喝:用嘴喝,所以是口字旁。
看第一幅图,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这段写了什么?(乌鸦找到一个有水的瓶子,可是喝不到水)板书其中生字,并读一读。怎么办呢?注意“怎”是平舌音。结合课文内容说词义。没有办法时自己问自己,也是自己在想办法。
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乌鸦看见小石子,就想出办法来了。)
看第二、三幅图,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乌鸦把石子一个个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乌鸦就喝着水了。)
(5)最后看图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1、在瓶子一侧刨个小坑让瓶子倾斜。就能喝到水。
2、麦秆、草枝,里面是空的可以吸水。
3、乌鸦用石子把瓶口砸开,使瓶口变低变大,就能喝到水了。
4、衔树枝,带叶子,蘸水喝就可以了。
5、往瓶子里放沙子,土块,和放石头差不多的一种喝水方法。
1、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的炎热,好多天都没下过一次雨了,炎热的太阳晒得地皮都发烫,小河和池塘的水都干了,人们只好从井里打水喝。
2、一只乌鸦口渴极了,到处找不到水喝,它想起人们常到井边打水,于是就向井边飞去。正好井边放着一个大瓦罐,里面还有半罐子水,乌鸦一看高兴极了。
3、它探着身子站在水罐的罐口,准备痛痛快快地喝水,可是那罐子太深了,里面的水又很浅,乌鸦伸长了脖子还是喝不着水。
4、这可怎么办呢?乌鸦想把水罐子推倒,可是那水罐太重了,凭乌鸦的力气根本就搬不动。罐子里面有水可就是喝不着,乌鸦又渴又气。它用爪子抓起一块石子对准水罐子扔了进去,它想用石子把罐子砸碎,谁知石子“扑通”一声刚好掉进了水罐里,水罐子一点也没破。
5、可是聪明的乌鸦却发现,石子掉进罐子里后,里面的水好像比刚才高了一点。这下子,乌鸦有办法了,它连忙用嘴捡起一块石子,用爪子抓起一块,把两块石块都投进了水罐子里,水又升高了一些,但还是够不着。
6、乌鸦没有泄气,它一次一次的把石子运来,投进水罐里,罐子里的水呢,也一寸一寸慢慢地向上升了,最后乌鸦终于可以喝到水了。
7、乌鸦站在那罐子的口上,痛痛快快的喝了个够。
1、乌鸦喝水寓意:乌鸦喝水告诫人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动脑筋,再困难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值得我们去留心探索、发现,需要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千万不要为事物表面所迷惑。
2、人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容易形成惯性思维,一旦打破惯性思维之后,就会发现天地豁然开朗,惊叹原来做一件事情竟有那么多的方法。开动脑筋,抓住事物本质,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生存就是这样一门学问。
3、在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聪明的乌鸦运用它的机智最终喝到了瓶中的水。这个故事也告诉读者,如果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像乌鸦那样开动脑筋,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