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演义诸葛亮舌战群儒是1994年版《三国演义》电视剧第三十集。
2、剧情介绍:诸葛亮在鲁肃邀请下出使东吴,东吴众臣蔑视孔明,在谒见孙权之前,先安排他在集贤堂与众官相会,想杀杀他的威风。东吴重臣张昭、顾雍等知诸葛亮来意,纷纷向诸葛亮发难,气势汹汹,不可一世。诸葛亮面对群儒,从容不迫,对答如流。以降曹必亡,曹军可以打败之理,说服众臣,驳得张昭“瞠目结舌,无言答对”;虞翻“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步骘、薛琮语塞口呆。
1、释义:小说体裁之一。“演义”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周党传》:“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据《辞海》解释:“谓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可见“演义”是指根据史传、融合野史经艺术加工敷演而成的一种通俗的长篇小说。
2、来源:“演义”一词始见于《后汉书.周党传》:“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文选》卷十潘安仁《西征赋》:“晋演义以献说。”李善注:“《小雅》曰:‘演,广、远也。’”演义即指推演、详述道理。唐以后用于书名者有苏鹗的《苏氏演义》、梁寅的《诗演义》等。宋元时代普遍称盛行的“讲史”为“演史”。至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始用“演义”之名称历史小说。《古今小说》的天许斋题识道:“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中。”他们所说的“演义”即为广义的“小说”。
3、主要特点:主要以讲史为内容,其特点是:依傍史传,再现成文;偏重叙述,故事性强;行文浅显,通俗易懂。
1、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3、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4、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5、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
6、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7、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8、为人者,有大度成大器矣!
9、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0、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父子,豚犬耳。
11、汝视我之剑不利否?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12、强中自有强中手,用诈还逢识诈人。
13、宁教我负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负我。
14、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15、令我永生难忘的还是姜维的一句话:人生如白驹过隙!
16、良禽择木而牺,贤臣择主而事。
17、宽以待人,柔能克刖,英雄莫敌。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2、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3、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4、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5、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6、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7、司马懿之心——路人皆知
8、刘备报仇——因小失大
9、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10、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11、刘备卖草鞋——有货
12、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13、刘备见孔明——如鱼得水
14、刘备上黄鹤楼——胆颤心惊
15、刘玄德得了赵子龙——甭说多高兴
16、刘皇叔哭荆州——拿眼泪吓人
17、刘备杀人——心慈手软
18、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
19、刘禅小阿斗——扶不起
20、孔明弹琴退仲达——好沉著
1、1994版《三国演义》中何皇后的饰演者:郑天玮。
2、郑天玮 ,1981年毕业于育英中学,同年考入人艺培训班,1995年以前在人艺做演员,1997年调入人艺创作室做职业编剧。主要演出作品,话剧:《家》、《北京人》、《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