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课文的语言形象逼真,有独特含蓄的抒情韵味。作者善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抒情、议论性的语言多融汇在描写性的语言之中,既点化了描写语言的内核,又表达了对人生坎坷、命运沉浮的反思。《紫藤萝瀑布》一文用很大篇幅描绘了紫藤萝花的外在美。通过对花的精彩描绘,表现了它不可遏止、旺盛、活跃的生命力。对紫藤萝花,作者先站住远处作总体描写,用“从未见过”、“辉煌”等具有鲜明色彩的词引起读者注意,然后再用“瀑布”这个不寻常的比喻,把紫藤萝花放在天空的大背景下,一下子就无限地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进入读者视野的紫藤萝花,是如此生动、美妙。对紫藤萝花宏观描绘后,便是对花的驻足观赏,作者又对花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这里,我们惊叹于作者观察的细致与深入,描绘语言的准确与生动,修辞运用的恰当与形象。例如:“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如果没有对紫藤萝花的精细的观察,这样细微的变化是写不出来的。“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挑逗”一词用得不仅准确、形象,而且传神,给静态的花赋予了生命的活力,让人感到这花是有生命的,是有情感的,是在和人进行着对话,进行着交流。作者不仅写出了紫藤萝花的生机和活力,还写出了花的青春和情感,在作者的笔下,这些花是有灵魂的。
2、细读课文,探析文章的结构美。《紫藤萝瀑布》一文紧紧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作者睹物释怀,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全文以赏花、忆花、悟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而这三部分又各有层次:赏花按花瀑、花穗、花朵来写,越写越见花的活泼热闹、生机勃勃;忆花先写我浸在“花朵的光辉”中,感到“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次写花所受到的苦难,最后以花历尽劫难又焕发生机作结,回应前文;悟花则由赏花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永恒。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另一方面,文章以花喻人,以人喻事,以事明理。从整体上看,全文的结构又是一种对比结构。眼前的紫藤萝是繁茂热烈的,记忆中的紫藤萝是凋零饱受摧残的。花的生命之旅也并非一帆风顺,它同人一样,在历史的行程中注定要遭遇各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和不幸。花开花谢连着人类命运的沉浮与漂泊,花荣花枯胶结着社会的兴衰与变迁。
3、品读课文,领会文章的意境美。在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时,我们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倘若变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想象花儿诉说的心情故事,就不难挖掘文章的深层的蕴涵来。《宗璞散文选集》序言中说:“花美在精神,精神是要人用心去感受的。”作者从紫藤萝花儿那里得到的启示和鼓舞其实也正如花儿在对作者说话。紫藤萝花引起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鼓励了作者生活的勇气,安慰了作者痛苦的心灵。
4、作者看似赏花,其实在写生活、绘时代、讲哲理。由藤萝引向对生命的思考,从花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作者借助于辉煌的色彩所形成的气势与活力,极状紫藤萝新生后的生命的繁茂与蓬勃。作者对紫藤萝的礼赞,是抒情主体心灵之光对自然现象的烛照与感应,是对美之本质的深度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执著拷问,也是对历史长河迂回曲折而终将前进的无限感慨。
1、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见藤萝花了。
2、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3、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紫藤萝瀑布》是当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选自《福建文学》1982年第7期。
2、文章写于1982年5月,当时弟弟身患绝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1、教材分析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散文,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生动优美的语言和富有抒情色彩的语调描绘了紫藤萝的外形特征,并回忆起十年前的藤萝花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人生哲理,由此解开了缠绕心头的由于手足情、生死谜带来的忧虑与悲伤。因此,文章的内涵极为丰富。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限制,语文教学过程经常成为追求“标准答案”的过程,导致学生的思维只能以线性的定向的方式运作,使思维狭窄。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方式又使课堂变得琐碎冗长。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就采用设计“主问题”的形式,在全文中设置一个能一线串珠地贯起全文内容的值得学生深层探究的问题,那就是: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为什么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这一问题的提出将会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一个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既可以减少无谓、无效、甚至无用的提问,节省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又可以带动课文的整体阅读,更重要的是由于要解决问题而形成长时间的深层次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在分析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把琅琅的读书声还给课堂,“三分文章七分读”,“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朗读不仅是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更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在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吟咏之中,可以达到准确的传情和悟情。朗读到位,还可以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充分明确文章的种种美,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了语感,提高了审美能力。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⑵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多元化解读文体,明确文章的思想内涵。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3、教学重点
(1)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4、教学设想
本文拟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范读课文,理清结构,讲读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练习指导。
1、装饰应用:紫藤花为长寿树种,民间极喜种植,成年的植株茎蔓蜿延屈曲,开花繁多,串串花序悬挂于绿叶藤蔓之间,瘦长的荚果迎风摇曳,自古以来中国文人皆爱以其为题材咏诗作画。
2、园林应用:紫藤花又名藤萝、朱藤,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一般应用于园林棚架,春季紫花烂漫,别有情趣,适栽于湖畔、池边、假山、石坊等处,具独特风格,盆景也常用。培养紫藤花开花后会结出形如豆荚的果实,悬挂枝间,别有情趣。有时夏末秋初还会再度开花。
3、药学应用:功效紫藤花可提炼芳香油,并有解毒、止吐泻等功效。紫藤花的种子有小毒,含有氰化物,可治筋骨疼,还能防止酒腐变质。紫藤花皮具有杀虫、止痛、祛风通络等功效,可治筋骨疼、风痹痛、蛲虫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