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农历来算了,确切地说是按太阳黄经来算的,但它一般在公历的4月4日或5日。
2、清明节气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清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期内。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3、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很多在外的游子都是会从外面赶回家来进行扫墓,为的就是追祀祖先,而且之所以在初春来扫墓是因为惊蛰一过,万物都是会开始生长,而且春季很容易因为下雨导致坟上塌陷,所以在初春的时候要进行扫墓。
1、古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是希望除病消灾。
2、古人在清明节的时候会把风筝放上天空,然后再把风筝的牵线剪段,让清明时节的春风把风筝送去天涯海角。古人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希望能除病消灾,也能够自己带来好的运气。
1、没有无数革命前辈的抛头颅,洒热血,建立新中国,哪有我们幸福的生活。在此,我们深切地缅怀,愿他们的精神永存,激烈着后来人不断前进!
2、不忘牺牲为国殇,而今民富国强盛。巍巍青山作见证鲜红旗帜血铸成!
3、向烈士们致敬!你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带着梦想展翅,怀着向往奋飞,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校园。在这些先辈们的面前,立下不悔誓言,请举起右手,让我们一起宣誓: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遵守学生道德行为规范,诚实守信,严格自律,树立良好学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作出贡献!
4、伟大的战士们!你们是祖国的骄傲!你们用自己的生命保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让祖国繁荣昌盛,让我们过上无忧无虑,幸福温暖的生活!
5、不忘先烈们的英雄事迹,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向英烈们学习,为祖国的昌盛贡献力量。
1、主料:清明草500克、糯米粉500克、米粉350克。
2、辅料:腊肉550克、四川冬尖280克、辣椒粉8克、花椒粉10克。
3、将清明草摘洗干净,掐掉老根,黄叶。
4、再将清明草切碎。
5、将清明草放入煮锅,倒入清水,大火煮开转中火,直至将清明草煮熟。
6、糯米粉同米粉混合后,放入清明草,以及少许清明草汁。
7、将食材充分揉匀,直至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覆盖上保鲜膜,静置片刻。
8、腊肉彻底刮洗干净后,放入锅里煮熟,捞出冷却再切成腊肉丁,倒入不粘锅,慢慢加热,熬出油分;可以把多余的油盛出来。
9、四川冬尖清洗干净,挤干水分,切碎;腊肉炒香后,放入四川冬尖继续翻炒;食材炒香后,调入辣椒粉、花椒粉,混合均匀,关火盛出。
10、清明草面团分成小丸子,每个丸子重50g。
11、将丸子压扁,包入冬尖腊肉馅,像包汤圆一样收口,搓圆。
12、剩下的丸子都如此操作;蒸隔放上蒸布,再放入清明粑粑生胚;别放得太近,蒸熟后容量粘连,影响美观。
13、将蒸锅里的水烧开,放入蒸隔。大火蒸12分钟,开盖;合上盖子,再蒸3分钟即可。
1、扫墓祭祖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
2、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寻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春日景象,郊外远足,这种踏青也叫春游。
3、植树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4、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据《询刍录》记载: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五代时李邺于宫中做纸鸢,引线采风为对,后于鸢首以竹为笛,风入笛管发出悦耳之声,好似“筝”鸣,俗称风筝。起初风筝只限于皇宫贵族的公子佳人玩赏,到宋代以后,才在民间盛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