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觞曲水,是源于中国的一种游戏,后来流传至日本、朝鲜半岛。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这种游戏非常古老,逸诗有云:“羽觞随波泛”。
2、“流觞曲水”源于上巳节这一古老风俗。上巳指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周代有水滨祓禊之俗,祓禊指洗濯身体以除去凶疾的一种祭祀仪式,朝廷指定专职的女巫掌管此事。《诗经·郑风·溱洧》记载有郑国阳春三月祓禊的情景。汉代时三月上巳确定为节日。
3、《后汉书·礼仪志》载:“三月上巳,官民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魏晋以后上巳改为三月初三,成为一个重要节日,洗濯身体的风俗逐渐演化成临水宴客和郊外踏春。
4、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的上巳节,会稽内史王羲之偕亲朋谢安、孙绰等四十二人,相聚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兰亭,修禊祭祀仪式后,举行流觞曲水的游戏,四十二人人饮酒咏诗,所作诗句结成了《兰亭集》,王羲之为该集作《兰亭集序》。从此流觞曲水,咏诗论文,饮酒赏景,历经千年而盛传不衰。
5、日本在奈良时代传入这一风俗,最初流行于宫廷,后来流传至民间,之后再演变成流雏。
1、这是一个省略句,省略了介词宾语,实际上应作为“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翻译为: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
2、出自魏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1、引以为流觞曲水的流释义:使动用法。
2、翻译: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
3、出自魏晋时期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