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赵武灵王,战国时赵国国君。名雍,赵肃侯子,曾先后助燕公子职立为燕昭王和秦公子稷立为秦昭王。
2、拓跋珪(371—409),字涉圭,代郡(今内蒙古凉城),徙居平城(今大同市)。北魏道武帝,北魏的建立者。鲜卑族,什翼犍孙,拓跋寔子。
3、拓跋嗣(392—423),平城(今大同市)人。即北魏明元帝。鲜卑族,拓跋珪长子。北魏建立后封为齐王,拜相国,加车骑大将军。
4、拓跋焘(408—452),一名佛狸,北魏平城(今大同市)人。即北魏太武帝。鲜卑族,拓跋嗣长子。
5、拓跋晃(428—451),北魏平城(今大同市)人。即北魏景穆帝。鲜卑族,拓跋焘长子。延和元年(432),立为皇太子。
1、萧定权在历史上并没有历史原型,萧定权是小说《鹤唳华亭》的男主角,剧中由罗晋饰演。剧中的萧定权是南齐的储君,但他性格仁孝懦弱,再加上身后有强大势力的支持,所以他也成了父亲的眼中钉,父亲一直疏远他,偏爱庶长子齐王,甚至还纵容齐王去跟萧定权争夺储君之位。
2、小说中他本是秀美聪颖的翩翩少年,只因为是背负上一代的恩怨出生,不得不独自面对对自己和母后冷淡如冰的父亲,虽珍爱自己却早早离世的母亲,严厉却真心待自己又因为自己而离世的师父,已是最后依靠却处处受自己父亲压制的舅舅顾家,风云诡秘的朝堂,居心叵测的兄弟,虽步步小心仍是动辄得咎,那种无奈、压抑、几乎无人可依可信,却又不得不用尽心机打其十二万分的精神去争斗。
1、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因避司马昭之讳,改字文姬,东汉陈留圉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汉末三国著名的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
2、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长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因此从小也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青史留名。
3、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
4、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曹操得势后,因感其才,就收留了她。
1、闻鸡起舞的历史人物是祖逖和刘琨。
2、祖逖和刘琨在小的时候就认识,自那以后就是好朋友。两人感情深厚,后来两人商量好,听见鸡叫的声音就起来舞剑,这个故事就是这样得来的。
3、晋代的祖逖是个襟怀坦荡、具有远大志向的人。可他小时分却是个不爱读书的调皮孩子,进入青年时期,他认识到本人学问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度,于是就奋发读起书来。其实也正是因为刘琨的存在,才激励了自己。这个故事在向我们阐述的道理,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勤劳,只有付出了努力才会有所收获,每一个人都要懂这个道理。
4、后来祖逖通过自己的努力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而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不得不说这绝对是一个好的结果,因为在那个群雄追逐的年代,即使有才能想要得到赏识也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