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大发明,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
2、造纸术:蔡伦改进,也称为“蔡侯纸”,他总结前人的丝质经验,改变原材料,换了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造就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历史意义:造纸术在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到12世纪,欧洲才仿效中国的方法开始设厂造纸。对世界造纸业的发展及人类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影响,其贡献不可估量。
3、指南针: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发明者无从考究,不过可以从大量历史文献中发现蛛丝马迹,战国时期,有指南工具──司南,春秋时代,人们可以软玉和硬玉制成司南,东汉时的王充的著作也有记载,《梦溪笔谈》沈括的补笔谈中谈到了摩擦法磁化时产生的各种现象。历史意义: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更是兴盛发达,因而促使了采矿业、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利用指南针航海,打开了世界市场,欧洲人却建立大量的殖民地。
4、火药:火药的发明是人们长期炼丹,求长生不老药,不停实验,而得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范子叶然》的记载,春秋时代中国就出现火药,开始作用与民间民生应用。历史意义:中国的火药推进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火药动摇了西欧的封建统治,昔日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了,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重要支柱之一。
5、印刷术:现在普遍版本认为毕昇是发明者,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历史意义:中国的木活字技术大约14世纪传入朝鲜、日本,朝鲜人民在木活字的基础上创制了铜活字,历经新疆传入欧洲,那时波斯,加速了欧洲文化发展,文艺复兴得以出现,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最早使用印刷术的国家。为人类历史上最光辉的篇章,促进教育的普及和知识的推广,人类的先进思想得以流传下来。
1、“新四大发明”,2017年诞生的网络流行词,具体是指“高速铁路、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络购物”。2017年5月,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
2、事实上这四项并非由中国发明,只是在中国推广应用较为领先、对国外影响较大而误传。
1、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2、指南针,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北磁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在北宋时期,人们根据“司南”进化发明出来了指南针,并且将指南针运用到了航海上面,后来到了南宋时期,指南针在航海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3、火药,在唐朝时期,中国就已经发明了火药,并且将火药运用在了军事上面,改变了冷兵器时代。火药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物质支柱之一,大大的推进了历史的发展进程。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4、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印刷术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
1、中国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
2、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3、造纸术(也称蔡侯纸)是蔡伦改进,总结前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