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黄历生活 >文化 >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传说
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传说
更新时间:2025-05-24 06:22:51

(1)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传说

1、古书中记载的灶王有名有姓,说他名魄,状如美女。又说姓张名单,其夫人名卿忌,生有六女,皆名察洽,他是被玉帝打发下凡变为地精灶君的。在他上天时,一旦告凡间的状,罪状轻则减寿百日,重则减寿三百日,所以祭灶君上天谁都不敢怠慢,也不能忘记。民间还有一种传说,说有一位一贫如洗的张秀才,为求功名上京赶考,时值数九寒冬,饥寒交迫,昏倒在一家财主的门洞里。财主家有个心地善良的烧火丫环,见此情景便偷偷送来饮食和衣服,把秀才救了过来。秀才深为感激,二人互有爱慕之情,遂海誓山盟暗订终身。不料此事被主人发觉。秀才走后,主人即对丫环百般虐待与凌辱。好心的丫环不甘忍受,就在腊月二十三日这天一头扎进灶坑里烧死了。次年这天,张秀才得第回来,寻找救命的丫环,当知道她不幸身亡时,悲痛欲绝,也愤然扎进灶坑身亡。这对恋人的刚烈行为,感动了玉帝,封他俩为灶王。所以,我国各地对灶王是男是女,说法不一,有的地方叫灶王爷,有的地方则称为司命翁妈,可能与这个传说有关。据说,他们受玉帝重托,整年在厨房监视人间的善恶行为。并把看到的情况分善事和恶事分别装进玉帝赐予的两个罐子里,以便到时向玉帝申报。“恶贯满盈”一词即由此而来,它说明民间习俗常常足反映着人们的善良愿望和要求的。今天,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祭灶节的习俗已不存在了但祭灶特有的传统小甜食,如糖冬瓜,松糕、酥饼等,却为人们增添了节日的甜美和欢乐。

2、祭灶又称送灶,即祭送灶神升天的宗教性活动。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把灶神神化,奉其为掌管家庭饮食生活的神明加以崇拜。按照民间迷信传说的说法,灶神要在小年这一天的晚上返回天宫,向玉皇大帝去汇报。因而,灶君对这一家庭的评价好坏就会严重影响到玉帝的赏罚奖惩,将给他们带来直接的祸福。所以,过去汉族人民的祭灶仪式隆重而虔诚。

(2)腊月二十三祭灶古诗词

1、《祭灶词》(节选)范成大。古傅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2、《庚子送灶即事》鲁迅。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3、《小年》文天祥。燕朔逢穷腊,江南拜小年。岁时生处乐,身世死为缘。鸦噪千山雪,鸿飞万里天。出门意寥廓,四顾但茫然。

(3)腊月二十三祭灶过程

1、当天:19:00——21:00或腊月二十四早上。

2、方位:北方或灶前。

3、贡品:三种水果,每种三个,最好炒三个小菜、糖果(给坐骑准备点草料和白水)。

4、点三根香,跪拜,祷告:又到腊月23,敬送灶君上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5、诵读断穷神文疏(抄写+背面画符),诵读完后烧掉。

(4)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含义

1、腊月二十三祭灶的含义:传说,灶神每到年底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民间一年的状况,总结一下过去一年哪些人家做了好事哪些人家不行,玉皇大帝听了年度总结,就展望一下未来,衡量一下到底该奖谁罚谁。所以为了明年能过得好一点,人们就在小年这一天祭拜祭拜灶神,既诚恳还很有仪式感。

2、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

(5)腊月二十三祭灶用什么供

1、祭灶所供祭品很有讲究。一般情况下,老百姓祭灶的祭品多为灶糖、甜点、豆腐、酒或酒糟等有讲究的祭品:酒与酒糟是为了让灶君忘乎所以,晕头转向;灶糖是一种麦芽糖,黏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2、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会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麦芽糖又甜又黏,把它糊在灶神嘴上,一来灶神嘴吃甜了,就不好再恶言恶语,只能说好话,二来麦芽糖粘住嘴巴,想说坏话也张不开嘴,只能说个含含糊糊。

3、灶神吃了豆腐之后就会嘴软,就不能乱讲话,自然少说坏话。山东潍坊习惯供核桃,因为当地方言中“核桃”发音类似“活头”,对灶神寄予了期望,希望讨个吉利;有些地方还要供奉几个鸡蛋,据说是给灶神的部下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

4、其实,无论祭品是什么,都是对灶神的贿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灶神上天能多说好话,少说或不说坏话。老百姓的想象力实在妙极。把“拿了人家的手短,吃了人家的嘴短”这一套人世生活经验,也用在了对灶神的供奉上。